【大紀元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波士頓報導)由塔芙茨醫療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主辦的「亞裔癌症常識日」於4月26日在該中心大堂及禮堂舉行﹐活動吸引了眾多亞裔人士參與﹐其中不乏耆老長者。
當日活動分為兩部份舉行﹐一是在該中心大堂舉辦的健康資訊會﹐十三個醫療機構參與了資訊會﹐除主辦機構外﹐出席的機構還包括美國癌症協會﹑美國紅十字會﹑麻省公共衛生處﹑華人醫務中心﹑哈佛癌症中心﹑碧芙以色列醫療中心—肝科﹑紐英倫器官庫﹑John Winslow按摩學院等。另一活動是在禮堂舉辦的兩場癌症專題講座﹐由癌症專家向觀眾介紹在亞裔中較多見的鼻咽癌及肝癌。
活動組織者之一的丘潔芳表示﹐「雖然以前亦有辦過類似的健康資訊會﹐但這次同時舉辦健康資訊會及癌症講座尚屬首次。為了讓新移民或英文不太好的亞裔能聽懂講座﹐主辦機構這次特別向觀眾提供了國語及粵語同步翻譯。」
塔芙茨醫療中心的耳鼻喉科助理教授理查‧奧維恩(Richard O.Wein)在講座中介紹了鼻咽癌的常識及亞裔的患病情況。他稱患鼻咽癌的風險因素包括﹕一﹑受EB病毒感染﹔二﹑基因聯繫﹔三﹑慢性感染﹔四﹑接觸到醃漬保存食物內的亞硝基二甲胺及多環性碳氫化合物﹐例如廣東鹹魚。由於飲食習慣的問題﹐南中國﹑香港及台灣患鼻咽癌的人數是美國的三﹑四十倍。
維恩指出鼻咽癌的患病年齡約在五十至六十歲之間﹐臨床症狀包括﹕無明顯原因的喪失聽力﹑復視﹑面部麻木﹑舌頭變弱引至講話能力變化﹑鼻分泌物或唾沫﹑痰中帶血﹑頸部出現腫塊等。
醫生對病症的檢查方法包括鼻咽鏡加活體切片檢查﹑造影及淋巴結切片檢查。維恩請護士麗楚‧勞利(Rachael Rowley)即場示範鼻咽內窺鏡檢查過程﹐藉此向觀眾解釋鼻咽鏡檢查快捷方便而且無痛楚。在介紹治療方法後﹐維恩表示越早診斷治癒機會越大﹐他高興地表示﹐從今年秋季開始﹐塔芙茨醫療中心將提供年度鼻咽內窺鏡檢查。
塔芙茨醫療中心的外科教授及總長理查‧傑羅日(Richard J.Rohrer)介紹了肝臟腫瘤的情況。他表示肝臟是人體內的排毒機制﹐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如果經常傷害肝臟﹐肝臟不斷需要自我修復﹐當肝臟再生功能失控時就可能產生過多肝細胞從而導致肝臟腫瘤。
傷害肝臟的原因包括酗酒﹑肝炎等。亞裔酗酒的人數較白人少﹐肝炎是亞裔患上肝癌的主因。肝炎是傳染性疾病﹐可以在出生時從母親處感染﹑親密接觸時感染及靜脈注射毒品時感染。肝炎主要包括HB及HC﹐HB可以通過預防接種避免﹑但HC現在還沒有疫苗﹐只能靠注意自己的生活健康來減少風險。
護士麗楚‧勞利在講座後表示﹐很高興能向觀眾示範介紹鼻咽鏡檢查的方式﹐她希
望亞裔能多了解這些與其息息相關的病症﹐定期檢查並做好預防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