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餃事件使中國食品對日出口銳減

標籤: ,

【大紀元4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小玉2008年4月22日東京報導)最新數據顯示,受到中國餃子中毒事件影響,對日出口的中國農產品3月份大幅減少近一半,這直接衝擊日本餐飲行業。有分析人士認為,儘快查明餃子事件真相,解消日本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擔憂是恢復進口的捷徑。同時為了保證食品安全與穩定供給,日本需要擺脫依賴進口的現狀。

日本農林水產省最近公佈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蔬菜的進口量較上年同期減少45%。這是繼2月33%的減幅之後,連續2個月大幅遞減。

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中村靖彥認為,中國蔬菜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餃子中毒事件,因此儘快查清事件真相是恢復進口的關鍵,中村還指出:“中國農產品進口減少直接受到衝擊的是日本外餐行業,因為日本的餐飲店舖主要是依賴中國進口食品。”

*轉嫁消費者*

今年1月混入農藥成分的中國產餃子造成日本消費者中毒事件曝光以後,日本各地超市紛紛停止銷售中國冷凍食品,消費者也開始遠離中國食品,波及範圍包括各類食品。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3月對日進口中國農產品中減幅最大的是山芋、胡蘿蔔、大蔥和洋蔥,減幅最大的接近8成。

中村客座教授分析,超市的食品有註明產地的義務,而餐飲店不在這一範圍之中,因此大多店舖主要是依靠價格便宜的中國食品。有些店舖開始利用其他國家的進口食品或是國產品,但是伴隨成本增加勢必需要轉嫁給消費者。他認為,日中警方應該儘快查明事件真相,排解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安全的擔憂是恢復中國農產品進口的關鍵。

餃子事件讓日本社會對進口食品安全產生危機感,有分析家呼籲,改變食品依靠進口的現狀成為當務之急。

*自給率只39%*

日本官方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以熱量計算的日本食品自給率目前只有39%,與40年前相比下降了3成多。這遠遠低於法國的130%、美國的119%、德國的91%和英國的74%,成為主要工業國家中最低水準。

日本農水省的一份報告分析,食品自給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主食大米消費量趨於減少,與此搭配的副食也隨著發生變化。東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中村靖彥也持相同觀點,他指出除了食品安全問題以外,目前出現的全球糧食供給不足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日本人應該重新回歸以大米為主食的傳統飲食習慣。中村客座教授說:“日本人應該多吃大米,當然首先要喜歡大米,這是提高食品自給率的一個途徑。”

相關新聞
分析:中共硬打關稅戰 恐釀千萬規模失業潮
英國政要致函 支持法輪功4.25反迫害活動
川普關稅促亞洲夥伴考慮投資美能源項目
緩解美關稅壓力 日本擬就汽車安全標準讓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