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夜的雪山行,國、內外十三個夥伴,帶著感謝、崇敬的心,融合於大自然,巧遇許多的人、事、物……
那是前年的約定了。因著華德福學校Hans老師上完生機互動農業課程後跟大家提起,希望明年能與農夫們一起爬台灣的高山。因此今年「小橋工作室」在安排Hans老師的行程時,便將登雪山給納入了行程,日期就訂在2007年11月7日至10日,共四天三夜的時間。
一行十三人國內外籍夥伴中,有老闆、教授、藝術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學生、高山嚮導兼急救員及農夫等。年齡十二、三歲至七十二歲不等。
重裝上肩雨中行,首日登山難
小巴士沿著宜蘭支線上「南山」,我方才知道南山這個聚落還蠻大的。有餐廳、教堂、學校、小店鋪,還有市集和許多住家。小店鋪用老薑加茶葉慢慢熬煮出來的茶葉蛋,別有一番風味。
沿途的溪床或緩坡間,裸露的地表上沒有任何植被,卻種著用農藥、化肥所澆灌出來的高山蔬菜,看在我們這群愛好大自然的夥伴們眼裡,真有說不出的無奈!
啟程的首日,登山口在濛濛細雨中迎候著我們。除了重裝上肩外,我們穿起了雨衣。我不時調整步伐,努力適應高山的低氣壓,密不透氣的雨衣,令我上氣不接下氣。上山的第一天,好難!
在同伴的建議下,我褪去不透氣的束縛,方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呼吸節奏,於是一切便順遂了起來。
夜宿三六九山莊,彼此鼓勵
第一個晚上,我們夜宿三六九山莊。有人入夜才到,有人摸黑上路,來來往往,好不熱鬧!而在山上,不管相不相識,大家碰面總會打個招呼,互相打氣。這樣的互動絕非是城市的擦肩而過而已!
山莊的夜晚,受雪霸國家公園委託的兩位做調查工作的夥伴,告訴我們他們調查的主題是「環境的變遷對動植物的影響」。既深且廣的題材,似乎很不容易做。一位好奇的小孩一直提問:「萬一我們遇到台灣黑熊怎麼辦?遇到的機率有多大?」「你們遇到台灣黑熊的機率幾乎是零。不過台灣黑熊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你遇到了曾被人類獵捕過而受傷或帶著幼熊的母熊。」
從三六九山莊啟程,到登雪山東峰及主峰,再下到七卡山莊,大約要步行十二公里,約莫要走十二個小時以上。
夜晚的天空,星光燦爛
所幸第二天天氣轉晴。夜晚的天空星光燦爛,只可惜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太認識星座。他隊一位對天文極有研究的隊友,拿了一枝雷射筆往天空一指,就能說起一連串星座的故事,頗富趣味。
山上的天氣常常早上晴朗,下午轉陰雨或起霧。雲層吸足水氣,轉為雨滴,再回饋到大地來。而高山上的植物相、動物、雲霧、景觀也跟山下有著天壤之別。
在圈谷附近鄰近的兩棵玉山圓柏(台灣最高的樹種),竟然因著強勁的風勢,或水或土壤的不同,而長成完全不同的樹型。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實在應該多多走出戶外,樂山樂水,以大自然為師,不然就太可惜了。
第三天的行程最趕,清晨我們在滿天星星中摸黑出門,回山莊時,螢火蟲提燈相伴,一路指引我們回家。在環境污染嚴重的現今,有著這樣的境遇,一輩子能有幾回?我何其有幸!
第四天的行程最悠閒了。昨晚夜宿七卡山莊,臨出發前,大家圍個圓圈,述說這幾天的心情故事。有人說:「山上很漂亮、很美,但我更想念山下的家和床鋪。」Hans老師則說:「如果行程不那麼緊湊,能有足夠的時間在定點觀察萬物,將會更好。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我們的group,只因笑聲不斷。」
因為有外國朋友,群組常常是中、英文混用,隨時有人當翻譯,否則冷落了這些遠方的朋友,那可就太失禮了。
感謝、崇敬,與大自然融合
這樣的group、這樣的行程,讓我們每天在出發前及全數登上雪山山頂時,帶著朝聖的心,用簡單的方式,去感謝上天,感恩一切。其中有原住民式的,更有西方式的(Eurythmy,優律詩美)。唯有帶著感謝、崇敬,方能融合於大自然。
而在每個夜晚臨睡前,大夥兒總會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情及想法,去回顧今天的種種,就如同錄音機倒帶一樣,讓自己得以沉澱,也好讓明天更好!
感謝這幾天夥伴們的陪伴,也巧遇許多的人、事、物,真是太棒了!大家也預約了雪山續集,在將來不遠的日子裡。◇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