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6日訊】(明報新聞網2008年4月16日報導)本港報章今日頭條新聞各有重點,《明報》報道,消委會指超市貨物價格貴。
《明報》報道,消費者委員會最近抽取11 款同於連鎖超市及小型獨立零售店出售的貨品比較,發現超市的售價普遍較高,其中一款「公仔蝦餃」在凍肉店售7.3 元,但有超市卻售14.9 元,價錢相差逾一倍。
《蘋果日報》報道,一名28歲年輕建築師剛獲設計榮譽獎,但昨凌晨勸解失戀失業老同學時,雙方在拉扯中,雙雙墮下慘死。《太陽報》及《新報》亦以此為頭條。
《東方日報》報道,藝人梅艷芳的億元遺產案開審,她在2003年去世前訂立遺囑,將兩個物業贈予好友劉培基,又成立信託基金管理遺產,拒將遺產交予母親處理,引起母親覃美金興訟,質疑阿梅生前無足夠行為能力立遺囑。《成報》亦以此為頭條。
《文匯報》報道,台灣媒體稱,準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召集的「兩岸經貿議題專案小組會議」14日端出兩岸開放的具體內容與時間表。根據該時間表,今年7月4日,兩岸將實現直航;同日人民幣在台匯兌也將擴大至台灣本島。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網民呼杯葛法國貨,而中國外交部批評美國有铫電視新聞網(CNN)資深主播卡弗蒂侮辱中國民眾,感到「震驚和強烈譴責」,要求道歉。
《大公報》報道,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研究報告,建議香港接受更多司法管轄地註冊公司來港上市,同時上市監管部門應放棄「品質保證」審批模式,轉而採行「信息披露」模式,讓投資者自負責任,從而吸引更多公司上市。
《經濟日報》報道,國際米價及油價同創新高,連同其他商品價格持續高企,勢將帶動整體物價上升,增加環球通脹升溫風險,令美國上月批發通脹創33年來第二大升幅。《信報》亦以此為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