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3日訊】公共知識份子,既非特定領域的專家學者,也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所謂社會批評家。
首先,他應當是「社會良心」的代言人和「社會公理」的捍衛者;
他還應當是堅持獨立思考,敢講真話和挑戰權威的勇士,正如美國法律經濟學家波斯納所說,「公共知識份子應該是社會的牛虻,要像蘇格拉底一樣對現狀發問,雖然不一定都要振聾發聵,但也能挑戰常規,啟發思路,衝擊思想的麻木」;
同時,他也應當是具有真知灼見和寬廣的文化胸襟的智者。
中西方近現代史上的馬基雅弗裏、彌爾頓、洛克、伏爾泰、左拉、薩特、加繆、魯迅、聞一多、林昭、遇羅克——-可以說是公共知識份子的代表。
若以以上標準來衡量,我以為,在當代中國的主流社會裏,顯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知識份子,一些人眼中所謂的公共知識份子,其實不過是些偽公共知識份子罷了。
我把他們歸為三類。
一類是作秀型。這些人熱中於頂著「權威」、「精英」的桂冠,頻頻亮相於各種公眾場合和大眾媒體,或旁徵博引,或譁眾取寵,故做驚人之語,以此吸引大眾的眼球。應當承認,他們大多聰明伶俐,才華橫溢,但卻缺少基本的真誠和真知。說穿了,他們不過是披著公共知識份子外衣的戲子和商人,幹的是以思想和才華換取功名的勾當。
還有一類是媚俗型。媚黨政治的俗,媚文化的俗,媚時尚的俗,媚金錢的俗。他們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是假話、大話和套話的生產者和流行思想的批發者。權力、時尚和金錢是他們始終追捧的對象。如果說這些人有什麼真本事的話,那就是看風舵,隨機應變。
第三類是文痞型。他們頭腦簡單,視野狹窄,卻又自以為是,惟我獨尊,大有張春橋、姚文元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派。
如果說,人格、良知、勇氣和智慧四者,公共知識份子缺一不可的話,那麼,勢利和虛偽,則是各類偽公共知識份子的共同嘴臉。而無論公共知識份子在當代中國的缺失和偽公共知識份子在當代中國的得寵,說到底則都是中共專制獨裁和黨文化肆虐的惡果。
70年前,中國尚有魯迅和聞一多;70年後,新人輩出,魯迅在哪裏?聞一多又在哪裏?
鳴呼!吾為爾等招魂。@(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