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明:關於國情、國民與民主的等問題探討

曉明

標籤: ,

【大紀元3月16日訊】最近在網上看到中國一位資深外交官吳某人寫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民主》和《人民政協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特點》兩篇文章,還有康教授「民主禍國殃民論」、潘教授破除「民主迷信」等一些「高論」,頓時引發了筆者的諸多聯想。外交官周遊過世界,見多識廣;教授們是知識精英,是學富五車的人。這樣的人對現代民主應該是「理解深刻」,並積極追求才是。然而從他們的字裡行間,卻看不出對現代「民主」有絲毫的理解與追求,他們的論點實在令人遺憾,不敢苟同。在此,筆者也想發表自己的一些意見與他們商榷,也與關心此事的人們共同討論,以求達到共同的認識。

一、歷史的回顧:

「民主」一詞是近代日語「外來語」引入中國的,歷時一百多年了。在中國古代,「民主」這個詞原意指的是「庶民之主宰」,但在現代漢語裡,對「民主」詞意的解析已截然對立了,它指的是「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或者是指「合於民主原則,如作風民主、民主辦廠」等之意。現代意義上的「民主」,不僅是一種從國家權力產生,國家權力結構,到公民權利保護的國家制度,也是一種公民享有充分自由、廣泛參與社會和公共事務的生活方式。現代社會的任何人都是與「民主」息息相關的。

兩千年多年來封建統治,中國人民從未享受過「民主」,也沒有認識「民主」。

從19世紀末中國人民在經濟、技術強國之路受阻之後,通過血的教訓和深刻反思,一批先知先覺者終於認識到了民主的價值,選擇了走民主化之路。「五四」時期提出的民主與科學,正是這一時期歷史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近世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為了民主在中國的實現,前仆後繼,流血犧牲,不屈不撓地英勇奮鬥,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回顧這一段歷史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在中國開創了偉大的歷史進程,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1912年3月8日,由參議院全案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當時亞洲最進步的民權憲章,它對國體性質、領土主權、政黨政治、內閣制與總統制、兩院關係、中央與地方關係、選舉制度、修憲程序、國民的基本權利等都進行了完整的論述,是中國製憲和憲政實踐活動的重要體現。只是由於後來袁世凱篡權復辟,孫中山的退讓,軍閥混戰,使這部「約法」未能實現,民主也成為泡影。1914年孫中山重新建立革命黨,1915年發表討袁宣言,1917年在廣州組織護法軍,被當選為大元帥,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4年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國民政府建國大綱》。這個大綱基本上體現了制度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社會發展的一般趨勢,是一部較為完整的憲政改革綱領。雖然就具體的體制設計上並非十分完備,但它的民權指向卻是十分清楚的。

在當時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這部《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不但未能實現,而且由於孫中山的另一項錯誤的舉措,給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就是在改組國民黨時引進了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的組織形式,接受其「以黨治國」的治國綱領。這個以俄國經驗為藍本「以黨治國」的主張,開創了中國現代史之先河,客觀上成為貽害中國半個多世紀憲政建設與民主轉型、導致極權制度氾濫的始作俑者。

1925年孫中山病逝後,國民黨的大權落於蔣介石的手中。1928年蔣介石主政南京國民政府後,民主憲政的體制不但未能實現,蔣介石以武力為後盾所建成的獨裁專制政權卻在中國出現了。

但是國民黨畢竟以最終實施憲政、還政於民為公開的政治理念,故而宣稱「以黨治國」只是完成訓政任務、以走向憲政的過渡手段。由於三民主義體系中的民權和民主憲政目標是國人之追求,使蔣介石的獨裁常常處於尷尬、矛盾、備受攻擊之境地。如八年抗戰中大後方曾有兩次大規模的憲政運動,目的都是以「結束黨治」、踐行民主為實質內容。成立於1941年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他提出的「十大綱領」中的第二條「實踐民主精神,結束黨治,在憲政實施之前,設置各黨派國事協議機關」;第六條「軍隊屬於國家,軍隊忠於國家,反對軍隊中之黨團組織,並反對以武力從事黨爭」;第七條「厲行法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身體之自由,反對一切非法之特殊處置」;第九條「嚴行避免任何黨派利用政權在學校中及其他文化機關推行黨務」,「政府一切機關,實行選賢與能之原則,嚴行避免為一黨壟斷及利用政權吸收黨員」,「不得以國家收入或地方收入支付黨費」等等,這些對蔣介石的獨裁專制政權都是極為有力的挑戰與打擊。

抗戰勝利後,舉行了有國民黨、共產黨、青年黨、民盟及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目標在於結束國民黨的一黨獨裁專制,並擬定了修憲、召開國大、改組政府、確定共同綱領、實現軍隊國家化等五項議題。經過協商,五項議題均達到了共識。在當時的國人看來,歷經北伐戰爭、國共十年內戰、八年抗戰,此時應該是推進中國政治現代化的一個新的契機和起點,民主將會在中國實現了。然而,由於國共兩黨的政治理念不同,彼此互不信任,爭權奪利,且又都握有重兵,武力爭雄的中國傳統邏輯終於代替了理性協商,從而爆發了國共第二次內戰,使中華民族再度陷入苦難之中。

在這場雙方武力的爭雄中,由於國民黨的腐敗不得人民心,共產黨靠他的槍桿子和筆桿子,尤其是他的宣傳鋒芒所向,舉起「爭民主、爭自由」和「翻身求解放」旗幟,能動員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為之英勇奮鬥,最終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黨,把他們趕到一群海島去了,共產黨終於奪得了在大陸的執政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成了新的最高統治者,人們盼望並為之奮鬥了半個多世紀的「民主」能實現了麼?

二、毛澤東治下之中國是無民主可言的

在取得政權之前,毛澤東在與蔣介石爭鬥的時候,打的是「民主」的旗號。他曾信誓旦旦地許諾要給人民民主,並大言不慚地說要以美國的民主作為未來文明政治的藍本。他曾對到延安訪問的民主人士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民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1945年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又通過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向世界進一步系統闡述了「自由民主中國」的基本思想:「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選、平等、無記名的選舉產生,並向選舉他的人民負責。它將實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

共產黨的其他領導人及其他所領導的延安《解放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都曾就民主問題發表過許多令人心動的言論和文章,贏得了民主黨派人士和國民一片喝彩之聲,自此民主黨派倒向共產黨一邊,國人擁護共產黨,從而奠定了共產黨的勝利。

然而,昔日民主之聲尤在耳際,《共同綱領》墨汁未乾,一旦取得政權,毛澤東馬上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先將前期官史遺孑投入監獄或斬殺,名曰「鎮反」,接著大興文字獄,進行思想改造,稱之為「肅反」、「反右」;接著是「農業合作化」、「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等把農民變成了農奴;其後又是「反右傾」、「三年大饑荒」、「四清運動」和「文革運動」,把個好端端的神州大地搞得百孔千瘡,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許多人被批鬥、被抓、被判刑,有的甚至被非法殺害。這樣的案例遍及神州,是數不勝數的。毛澤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獨裁者和迫害狂,人民在他的統治下是沒有絲毫民主權利的。

毛澤東的罪過早已載入史冊,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認的客觀歷史事實。

三、毛死後的中國曾有過曇花一現的民主

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10月毛的餘黨江青等「四人幫」倒台,中國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

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動輒搞「政治運動」的年代,宣告「要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中共有史以來一個偉大的進步。接著在經濟上開始了改革開放,平反毛時代的冤假錯案,並且在政治體制上也正著手進行改革,使整個八十年代出現了某些寬容和民主的環境,人們開始享受到某些民主、自由的生活,似乎意味著新的時代開始了。當時的北京「民主牆」、「高校學生競選」、許多反思歷史的言論和文章得以發表,就是這個新時代氣息的最好說明。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清除資產階級自由化和精神污染案」的開展,隨著「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號令,「民主牆」的勇士們被抓捕,改革派的精英被打壓,王若望、方勵之、劉賓雁等人被開除黨籍,黨的總書記胡耀邦被逼下台;緊接著1989年「64」鎮壓學生和群眾,剛上任不久的總書記趙紫陽又被搞下台,這一切無不說明中國人剛得到的一點民主又出現了大倒退。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有民運人士、維權的律師、新聞記者遭到打壓甚至被逮捕判刑;不斷有為維護自身權益而上訪的人士被劫訪、監控以致抓捕;農民土地被強佔,城鎮居民的房屋被強制拆遷;敢於說真話、反思歷史的報紙、書刊被禁、被查封;特別是1999年的鎮壓法輪功,更是與「民主」、「和諧」的社會根本不能相容的。筆者雖不信仰法輪功,但鎮壓他們卻是違法、違憲的。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在一黨獨裁專制的統治下,現代化和現代社會轉型所要求的公共權力建構的制度是不可能建成的,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權利也是沒有保障的。中國人的民主美夢再次破滅,這不能不使人深思我們這個社會制度,一黨獨裁專制的社會制度是不能實現現代民主的。

四、中國應如何實現民主

「民主是個好東西」,不但當今的執政者中有人這樣認識,更是廣大國民多數人的普遍共識。人們認識到,在當今的時代,民主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偉大成果,是不同國家不同意識形態共識的政治哲學。民主的普世價值已成了整個世界全人類共同追求的頭等重要目標。

2007年10月中共召開了十七大,對民主曾有過精闢的論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擴大民主……保證人民在參與和決定國家事務中當家作主的地位,具體措施包括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這些論述中,除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說詞有待商榷外,其他都是非常英明的決策,人們多麼希望它能夠兌現,並且是早日能實現。

然而嘴上的東西、寫在紙上的東西並不等於現實,要能夠真正的兌現,恐怕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當年毛澤東對民主曾給人民有過令人心動的許諾,事實證明他是在說假話,只不過是他與蔣介石爭鬥時的一種策略需要,一旦奪得政權他非但不給人民民主,人民卻成了他的奴隸而陷入從未有過的苦難之中。其後的鄧小平也大叫「改革開放」,「黨和國家領導制度」要改革,「政治生活民主化」……,結果是下令軍隊出動,用機槍開道,坦克開進天安門廣場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和民眾,再次打破了國人的民主美夢。但願現今的執政者們說的是言行一致的真話,中國人的民主就有希望了。

如何在中國實現民主,筆者以為除了執政者們能真正兌現自己的諾言,切實落實實現民主的各項決策外,最根本的一條是要廢除一黨的獨裁專制,開放黨禁、報禁,兌現憲法賦與人民的「八大自由」,這是在中國實現民主的根本保證。當然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廢除一黨獨裁專制可能一時難以辦到(這一步遲早是要走的),那最低限度首先開放報禁,開放輿論,嚴禁以言論治罪,讓人們有說話的權利,能發表不同的政治見解;同時對省級以下的各級行政官員採取民主選舉的方法,作為低階的政治體制改革這是必須先做到的。一旦條件成熟,再進行高階的政治體制改革,這時廢除一黨專制,實行多黨競選、軍隊國家化等一系列的政改措施,在中國徹底實現民主就會水到渠成了。

除此之外,為了民主在中國的徹底實現,對廣大民眾來說,還應該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民主意識,批判和清除各種反民主或抵制民主的錯誤思想。如「民主危險論」、「民主有害論」、「時機不成熟論」、「國民素質論」、「國情論」……等等,這些錯誤的思想對民主的實現都是嚴重的障礙,必須在清除之列。

所謂「民主危險論」、「民主有害論」一類論點,他們認為「所謂的民主就是多數決定論,會導致多數人的暴政,少數富人的財產就會受到侵犯,破壞社會的繁榮」,或者是「民主不利於社會穩定,造成社會動盪」,「穩定是壓倒一切的」,所以「中國要奉行權威主義,而不是民主」。有人還舉出了「文革初期實行的大民主,結果搞亂了全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冷戰結束後,有人在非洲推行『民主化』,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有人出來為此承擔責任嗎」一類例子用以說明「民主」之不可行,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之事。

這些所謂的論點實在是不值一駁的而又可笑的謬論,這些人根不就不理解現代民主的真正涵義,把「民主」極端化、偏面化了。文革初期的「大民主」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那是毛澤東為了發動文革清除他的政敵而施展的陰謀詭計;冷戰後非洲某些國家的所謂「民主化」所帶來的禍端也絕非「民主」的罪過。持這種論點的人只能說明他對「民主」是毫不理解,是一種愚昧無知的思想表現。

再有「時機不成熟論」,就是「等待論」,實際上是抵制實現民主的一種藉口。那位資深的外交官在《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民主》一文中說:「今天的美國和歐洲的民主也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的結果。美國1776年獨立,1789年舉行第一次總統選舉時,全國只有4%的人參加投票……美國婦女直到1920年才有選舉權,至於美國黑人取得民權,那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事情」;「法國1789年大革命中提出了『平等、自由、博愛』的口號,請問法國婦女是什麼時候獲得選舉權的?那是經過156年之後,到1945年法國婦女才獲得選舉權」,「世界正在對民主進行反思」。

上述這位作者談到美國和歐洲民主的實現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演變,這當然是事實。但他忘記了,現在是21世紀了,科技高度發展,已經是網絡時代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一種新科技的出現,他的週期是愈來愈短。民主也是這樣,美國和歐洲經過幾百年才實現的民主,難道中國人民還要步他們的後塵,也要經過幾百年才能實現民主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邏輯呢?

當年共產黨在發動中國人民起來鬧共產革命時,在上世紀二十、三十年代,特別是四十年代與蔣介石爭鬥時,打的是民主的旗幟,大聲疾呼民主;從奪得政權到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還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這些救世主們什麼時候才能賜予中國人民真正的民主呢?

「等待論」可以休矣。國人需要的是只爭朝夕,民主的承諾必須立即兌現。

至於「國民素質論」和「國情論」,這可是在中國阻礙民主難以實現的最重要之論點,而且是由來以久的。

中國是長期的封建專制社會,近世以來經濟十分落後,國民素質低,中國的國情和國民是有其自身特點的。早在19世紀末 20世紀初時,康有為、梁啟超雖是兩位在中國傳播西方思想的先驅,但他們認為在中國實行民主不合實際。其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封建統治,他也不主張立即給公民以權利,反對給公民以民主和自由,理由是中國人素質太低,必須要先經過「軍政時期」、再經「訓政時期」,才能到「憲政時期」還政於民。根據當時的中國國情和國民素質,採取這樣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

到了蔣介石主政國民政府的時候,他更是打著「國情論」的旗號來抵制民主在中國的實現,以便他實施獨裁專制的統治。此時的共產黨人和知識界的精英們在理論上和實際上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手中的武器正是這個民主的普世性和實施憲政的根本主張。

然而從共產黨在1949年執掌政權後,近60年了,現在還有人站出來大談什麼「國民素質低」和「國情論」,拾國民黨的牙慧,一屁股坐到當年蔣介石的立場上來反對民主就實在叫人難以理解和容忍了。如果在康有為、梁啟超的時代、以至孫中山的時代提出「國民素質論」和「國情論」人們尚可理解的話,那麼到了21世紀的今天,再提出這種論點來阻撓民主在中國的實現,人們就無法理解了。這樣的人不是胡塗蟲就是別有用心,恐怕更多的是後者。

其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就不斷有人把民主妖魔化、陰謀化,把民主的實現說成是「全盤西化,全盤英美化」,是「西方某些國家對中國搞和平演變的陰謀」,這完全是幼稚可笑而又荒唐之言。

民主、憲政、法制、自由、人權等等,是人類的普遍價值,中國人也應和外國人一樣享有這些普世價值。雖然世界各國有不同的國情,國民有素質高低之不同,但這些絕不能成為拒絕民主普世價值的理由。現代民主是在英美地區發端的,但不能說現代民主就是英美地區的物產,只配英國人和美國人使用,不適合我們中華民族。民主一經產生,就具備了普世的意義,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可以享有,這是任何人也無法否認的真理。

僅僅停留在「社會主義民主」或「人民政協」一類的民主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民更需要的是普世的民主。

民主的普世性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就如同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發源於美洲,後傳進到中國,現在還有誰因為這些東西是從美洲傳進就拒絕吃飯穿衣呢?恐怕是不會有這樣的蠢人了吧!

時代在前進,民主的浪潮洶湧澎湃,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中國人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堅決抵制和徹底清除阻礙實現民主的各種錯誤思潮。要認真學習西方的民主,特別是要學習台灣地區實現民主的經驗。同樣是中國人的台灣,他們可以實現普世的民主,大陸的人民為什麼就不能呢?台灣今天的政黨政治和實現民主的經驗是特別值得大陸人民學習的。雖然他們的經驗並非完美無缺,但他們畢竟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台灣的經驗最根本的一條是證明了我們中國人並非因「國情和國民素質低」而不能實行民主體制,並非不能搞普遍的民主選舉,並非不能搞多黨競爭。我們中華民族雖有深厚的皇權文化傳統,但追求自由與民主是植根於人類的本性,是全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趨勢。西方人能做到的,今天的俄羅斯人、印度人、日本……做到了,中國台灣地區的人民做到了,我們大陸的人民也一定能做到。

只要國人都站出來爭民主,並且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自由民主的新天地必定會在中華大地出現。

──轉自《自由聖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澎湖漁船集結岸邊 準備海上遶境 
陳水扁籲發揮民主制衡  最後衝刺逆轉勝
謝長廷:堅決反對馬英九一中市場
蘇貞昌:承認中國學歷及共同市場 台灣完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