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是離開南寧來到倫敦5年的紀念日,莫名的為自己感到自豪 – 犯了那麼多的錯誤,居然還生存下來了!
Reading大學房地產專業研究生莫姍姍
很快就要到University of Reading雷丁大學上研究生了,讀的是房地產專業,這和我之前讀的傳媒本科大相庭徑。回想起來如果可以再選擇的話,我一定會更慎重地考慮我之前的本科志向。
想當記者
來英國前我剛過了18 歲的生日,當時我的理想是做記者,然後回國改變中國傳媒的面貌。(我當 時是多麼的天真和熱血沸騰!)我並沒有問過誰的意見,從小我就很固執,總相信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到英國後我先上了8個月的語言學校,然後立刻報考雅思。只拿了5.5 分的我竟然找到了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他們收我上了4 個月的預科,我就又立刻報大學,為的是能趕上9月份的開學檔期。
之前在倫敦我就做好了很多有關大學傳媒專業的研究,其中Goldsmiths College是最理想的,因為它的傳媒包含了理論與實踐,實踐中還有新聞,電視,電影,廣播,動畫,插圖和攝影可以選擇,而且它還是倫敦大學旗下的學院之一。我就義無反顧的在UCAS的表上報了Goldsmiths。
被錄取的時候我真的很高興。我打電話給所有認識的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對自己的證明–憑自己的本事考上名校。
語言關難過
來到Goldsmiths後我第一次感覺有落差。我去上的第一節課是傳播語言學。
我的雅思雖然考了6分,可是那堂課我基本上沒聽懂,恐慌的我下課後就立即跑到牛津街買了一台像Walkman一樣的磁帶答錄機。說實話作用不是很大,聽不懂就是聽不懂,聽力是靠日常練出來的。而且我當時很害羞,不敢和班上的人說話。我的害羞是來源於我的不自信–連聽課都聽不懂。我也沒有向老師求救,我更怕的是別人都知道我聽不懂。
我的第一篇作業是1500字的論文,研究語言學在廣告裏的運用。我非常努力地寫那篇論文,讀了很多書,天天熬夜,改了又改。論文拿了60%,好像在班上還算不錯的成績,而且我是當時少數按時交了作業的。當時我想,所謂的笨鳥先飛在各個國家都是管用的。
那之後就放耶誕節假了。我先是搬家到了北倫敦,一個很髒但是很便宜的房子裏,並且找了兩份工作。我想那是我來到倫敦後做的最壞的決定。
疲於奔命
家離學校有1個多小時的地鐵加火車路程,又打了兩份工,我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班上的同學或老師交流。當時掙了一些錢,支持自己後還有剩,我就開始大肆買衣服。因為Goldsmiths是一個很trendy另類的學校,我當時的衣服都是在國內買的,覺得自己好土。
我開始發胖。出國前體檢我的體重是57公斤,來到這一年後是70公斤。我的飲食開始出現問題。我很想減肥,就開始一天都不吃飯或者只吃水果,到了夜晚餓到不行,我就開始我的冰箱清空行動。這形成了很壞的惡性循環。
我的不開心變成了更重的不開心,每天都拿食物來出氣。象我這種獨生女,一般在家裏生氣都可以拿父母當出氣筒,可是來到這後誰買你的帳!我只能以吃和不吃的形式來得到滿足感。
我的不開心是源於在學校沒有朋友,而且我並不喜歡和一大堆中國人在一起,與其那樣我還不如在家聽BBC第四台的新聞來練英文。
直到一個德國女同學搬到我那兒,我的境況有所好轉。她搬來我家是因為她當時被房東趕了出來,她給她所有在倫敦的朋友發短信。只有我在第一時間回了她。
她真是我當時的貴人。我們之前只在學校裏說過大約10分鐘的話,她搬進來時我們兩個都有些害怕–畢竟不熟。但是在第一個晚上我們就成了最好的朋友,聊到3點。她發現了我的飲食不規律,就開始控制我的飲食,並且多次和我談了這個問題;她介紹我去參加LIFE COACHING,在那裏的經歷使我正視自己的問題,不去逃避,而去改正。
我想我真正變開心的時候是在本科第三年。我搬到了學校,開始有很多機會和老師同學在一起。我當時是新聞班上唯一的外國學生,其他的中國學生大部分都選了電影或電視。(未完待續)文章來源:莫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