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專家對福建東山島附近海域出水的一只青蟹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左右,發端於福建東南沿海東山島、靜臥的一道淺灘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的臺灣淺灘,再經澎湖列島而後至臺灣西部臺南,曾是一道淺海灘。
中新社報導,東山縣博物館館長陳立群表示,青蟹化石,是銅陵鎮漁民陳濱燦不久前在東門嶼東南面海域進行海底流刺作業時撈獲的。青蟹化石長十五厘米、寬十二厘米、厚七點三厘米,大螯前肢長八厘米,重(含泥)一點五三公斤。
他說,這次發現的青蟹化石,經比對研究,與先前大產村、冬古村漁民撈獲的青蟹化石基本為同區域實體,但石化程度最高,估計年代較早一些。
據研究,在一萬年前的某個時期,橫跨臺灣海峽的「東山陸橋」還是淺海灘。隨著氣候漸暖,海平面回升,臺灣海峽逐漸形成,「東山陸橋」在距今約八千五百年前才最後淹沒於海底。因為只有淺海灘才適宜青蟹這類甲殼類海洋生物的棲息。
隨著海平面不斷下降,生長在淺海灘青蟹被泥土長期覆蓋住而變成化石,經風浪海沙沖刷後又暴露出來。
陳立群表示,青蟹化石的發現,對研究歷史上臺灣海峽海平面的變化以及「東山陸橋」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提供一個相互佐證的證據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