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勇明2008年2月11日華盛頓報導)美國國會參議員、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約翰.麥凱恩(又譯:馬坎,馬侃)在對華政策方面的主張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關心的是,如果麥凱恩當選總統,現在他發表的看法會不會就是他將來的對華政策。有專家認為,競選時發表的言論和執政的立場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麥凱恩:對中國崛起極為關注
麥凱恩參議員前不久在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崛起將是美國下一任總統面臨的核心挑戰。
美中關係日益成為美國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無論今年11月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的候選人最終當選總統,美國對華政策都是亞洲各國關注的焦點。
麥凱恩在美國總統共和黨候選人提名的角逐中目前處於領先地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他是一位外交政策和外交經驗都十分豐富的政治家。
主張同北京發展多方面的關係
在長期擔任參議員期間,麥凱恩一直關注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中最積極、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
麥凱恩在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看法上,主張同北京發展多方面的關係。他說美中有很多的共同利益,美中關係可以有利雙方,也能惠及亞太地區和全世界。但是麥凱恩認為,在中國實現政治自由之前,兩國的關係只能是階段性的利益共享,而不能是以價值分享為基礎的雙邊關係。
麥凱恩在去年最後一期出版的外交事務雜誌上說,美中最終不一定要成為互相競爭的對手。他還說,以新面貌呈現出來的中國大國形象隱含了義務和責任。
願意和中國加強貿易往來
在貿易問題上,麥凱恩表示中國應該表現出一個經濟夥伴的負責任感,要保證產品的安全,在爭取世界能源供應上放棄那種獨往獨來的做法。
隨著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不斷擴大,美國有越來越多的憂慮,擔心中國的經濟崛起會損害美國。麥凱恩認為,這種憂慮是不必要的。他說,美國是最精明、最大的進出口國、創新能力最強。他斷言,憑藉美國擁有的基礎和美國進行的創新,會保證美國永遠佔據優勢,永遠領先。不過麥凱恩特別提醒說,在跟中國打交道的時候需要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
總的來說,麥凱恩看來還是要和中國加強貿易往來,在外交上繼續對中國實行接觸的政策。
競選辭令可能與實際政策不同
加拿大裡賈納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朱毓朝教授針對麥凱恩的觀點說,麥凱恩的話只是競選期間的一些看法和主張,如果他當選總統,其後對華政策可以和他當前的看法和主張有所不同,但不論誰當選,都會同中國保持相對積極的雙邊關係。
朱毓朝說:「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它基本的路線還是要(實行)和中國保持接觸這樣一種政策,把中國看成是一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這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朱毓朝認為,美國總統挑選了外交顧問和負責官員,這些官員對總統形成政策會起很大的影響,總統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他們的觀點。
麥凱恩:中國對台灣的行為非理性
美國總統競選人麥凱恩最近說,中國在軍事方面有時會作蠢事、錯事,中國擊落一顆跟美國軍事情報衛星同等高度的中國自己的衛星,是對美國的一個教訓。他在台海局勢方面評論說,中國對台灣的行為是非理性的。麥凱恩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的文章上說,中國用大量的軍火和導彈對民主台灣進行軍事威脅,以及中國充滿火藥味的言辭都必須引起美國的注意。
麥凱恩表示,當中國和緬甸、蘇丹、津巴布韋等最惡劣的國家同享經濟和外交關係的同時,就會造成緊張局勢。
專家:麥凱恩比布什更強調國際合作
外界關切的是,如果麥凱恩當選,他和現任總統布什會有甚麼不同呢?裡賈納大學的朱毓朝教授說,兩人的性格還是有區別的。
他說:「麥凱恩和布什相比在國際和國內政策上比較強調國際合作,單邊主義的可能性就比較少一點。」
朱毓朝說,布什的牛仔作風比較強,在一些問題上有了主張就不顧一切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