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0日報導】-台商回流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日電)中國大陸外商經營環境改變,在當地投資的台商似有回流趨勢。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 9月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尋找土地、優惠貸款,並提供行政與法令諮詢協助,到去年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其中60件來自中國台商,投資額可望達新台幣85億元。
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經貿環境逐漸改變,今年起實施的多項法規、新制,讓外商過去享有的優惠大幅縮減。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邱柏青分析,中國出現民工荒,今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勞動成本估計增加10%至40%;土地價格上升,台商密集地區如上海、廣州、深圳地價都大漲;人民幣從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加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各經濟開發區增訂環保排污規範,台商在中國經營成本提高不少。
經濟部長陳瑞隆說,中國實施經貿新制,加上人力成本提高,整體而言,台商在當地生產成本估計將增加20%至30%,許多台商面臨調整轉型或遷移壓力,行政院「大投資」政策也逐漸展現成效,確有不少台商回流。
投資處2006年9月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專案小組,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源,協助有意從全球各地返台投資的廠商落實投資案。2007年7月進一步成立「台商回台投資服務辦公室」,由專人協尋土地廠房、政策性優惠貸款諮詢、研發補助諮詢轉介。
經濟部相當重視這項業務,只要有台商彙集的場合,不管是逢年過節的台商大會、僑務活動、頒獎典禮,總是可以看到投資處員工在台下來回穿梭、發摺頁、遞名片,積極「推銷」回流投資台灣政策。
根據統計,自2006年9月到2007年底,投資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計劃投資金額合計新台幣107億元;其中60件是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投資金額85億元,從東南亞回流案有9件,從美國、加拿大回流案28件,來自其他地區的則有5件。
列入統計的102件案源,有20件已完成投資,其餘82件也都有明確投資計畫,且至少已在勘察投資地點;僅在評估階段的案件不予列計。
全台各地工業區之中,以宜蘭利澤、高雄岡山本洲、台南科技工業區最受台商青睞,新開發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急起直追之勢。
官員透露,這些工業區除區位條件優良,地方政府招商也非常努力,不論是編列預算加碼補助土地租金,或由縣市長率隊登門拜訪,都展現積極協助業者解決各項行政疑難雜症的誠意,感動不少出走多年的台商。
投資處分析,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和來自美加地區的台商,在產業型態和需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從中國大陸回流的台商,以機械設備、電子電器製造、食品、化妝品配件、塗料等傳統產業為主。
投資處官員表示,這類台商需要政府協助尋找建廠土地、輔導進行技術升級,經濟部都能幫忙,但有業者要求政府劃定專區,專案允許引進外勞,就必須依現行法令申請核配。從美加回流的台商,以具備技術、策略聯盟基礎的高科技、生技產業為主。
官員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早期海外學人所創,規模較小,多半希望回台尋求資金協助,經濟部也會代為引介開發基金或民間創投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