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拖延 加學者提出公式

標籤:

【大紀元12月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效用=成功的期望與完成的價值/工作的立即性與個人對拖延的敏感度。

這是加拿大學者史提爾耗費十多年研究出來的公式,他認為拖延不是完美主義或懶惰造成,而是因為人們傾向先完成立即可得到報酬的工作,拖延較晚得到報酬的工作所致。

這位卡加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在研究兩百五十名大學生之後,得出U=EV/ID這個公式,以這個公式說明人們為什麼會把今天能做完的事情拖到明天。U代表效用,E代表對成功的期望,V是完成的價值,I是工作的立即性,D則是個人對拖延的敏感度。史提爾表示,傾向拖延事情的人,會自食衝動的惡果。佔人口兩成的長期拖延者比較衝動、古怪,也比較不注意小節與對他人的責任。

史提爾說,拖延者傾向為今天而非明天而活、為短期利益而非長期痛苦而活,因此,人們並非太懶惰、懶到不在乎工作才會拖延,相反的,多數拖延者認為他們可以完成工作、也在乎工作,反倒是懶惰的人不在乎工作能不能完成,他們根本不想做。

目前為止,心理學家一般認為,完美主義者不想做出不完美的東西,才會一拖再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向高縣催討高捷款 陳菊:先協調否則提告 
拖延理賠花招多 周大觀基金會:要詳閱契約
三鹿受害者賠償計劃遲遲不出拖延患兒治療
傳染病介紹: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