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位於台灣西北部東經120.58度、北緯24.48度,面積為104.0964平方公里,西面面臨台灣海峽且被新竹縣包圍著。新竹市行政劃分為東區、北區、香山區,是台灣5個省轄市之一,新竹市市花為杜鵑花,市樹為黑松,市鳥為喜鵲。
歷史發展
由於新竹昔日是平埔族『竹塹社番』的聚落之地因此舊稱『竹塹』,從西元1683年台灣正式併入清朝版圖,新竹皆歸諸羅縣管轄,漢人便開始來到竹塹開墾拓荒,西元1723年竹塹脫離諸羅改屬淡水廳,並且開始形成客家移民聚落,至1875年竹塹改稱新竹並首度設縣。
到了西元1895年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日人並改隸台北縣為新竹支廳之後合併新竹、桃園廳為新竹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光復新竹成立新竹市政府,設立今日新竹市及竹東、寶山範圍等7區,後來將新竹、桃園、中壢、苗栗等地改置8區並設置新竹縣政府。國民政府遷台後調整行政區域,將原本的的範圍改制成桃園、新竹、苗栗三縣,並於1982年新竹市與香山鄉合併升格為省轄市。
新竹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為1980年12月51日成立,目前以發展成為北台灣的科技中心,並且按國家發展計畫擴大基地,目前擴充計畫包括苗栗銅鑼園區、桃園龍潭園區、竹北生物醫學園區以及宜蘭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至今約有380家高科技廠商進駐,佔地十分廣大,主要產業包括有半導體業、電腦業、通訊業、光電業、精密機械產業與生物技術產業,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代表著台灣科技的進步與繁榮盛況。
新竹風城旅遊去
台灣高鐵自2007年2月1日正式開通後,民眾到新竹旅遊又多了一種方便的交通工具。來到新竹除了一遊大家耳熟能詳的新竹都城隍廟、風力活動公園、竹塹城迎曦門、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玻璃工藝博物館等著名旅遊景點外,還有『新竹新八景』-青草湖、古奇峰育樂園、新竹漁港、十八尖山、科學園區靜心湖、港南運河、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新竹市動物公園等等等旅遊景點都相當豐富。而新竹摃丸、米粉、竹塹餅、客家小吃、城隍廟小吃等等的美食佳餚讓您在新竹的旅途中滿載而歸!
◎ 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位於新竹市東區,是日據時代所開闢的森林公園,公園形狀呈現新月形,蜿蜒約7、8里,恰好環抱新竹市東、南郊。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是由十八個淺峰山頭連綿而成的丘陵地帶因而得名。
十八尖山最高點在介壽亭附近,標高128.9公尺,由十八尖山山頂遠眺,西北向可望見新竹市區街道景色,右邊是頭前、鳳山二溪,正前方是台灣海峽,也可向東南面瞭望大霸尖山、清泉五指山群峰與竹東方向流貫而來的頭前溪,視野極佳。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
十八尖山森林公園面積40萬坪,規模宏大。在清代十八尖山因山勢翠鬱,層峰連綿,宛如屏風,故被訂為學宮之案山。日本統治時代,以官民合作方式將新竹東方的十八尖山闢建為遊覽公園,即十八尖山森林公園。台灣光復後由新竹市政府闢建為新竹市第一號公園,取名『東山公園』重新開放。
在近年來,新竹市區不斷擴大,民國69年科學園區的設立,十八尖山獲得重視,重新規劃整頓,民眾也開始上山從事休閒活動,在民眾日益追求休閒生活的品質下,新竹市政府規劃將十八尖山、高峰植物園、古奇峰風景區、青草湖等串聯成都會遊憩系統,使十八尖山逐漸走向都會大型自然公園的新時代。
十八尖山-沿途景致美麗
由於十八尖山沿途遍山茂林,瀝青路面平整,花卉飄香,行進於林蔭道上,空氣清新沁人,已成為新竹市民運動休閒的必經路線之一,十八尖山自介壽山入口上登,沿途有愛林亭、石觀音、早起亭、普沱岩、益壽亭等,十八尖山山頂為國父百年紀念亭及介壽亭,可遠眺台灣海峽波濤洶湧壯麗。
聯絡資訊
★ 地址: 新竹市東區博愛街(東區入口)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新竹交流道下,接光復路往市區方向行駛至食品路左轉接博愛街即可到達十八尖山。
★ 搭乘大眾運輸:
1、火車:搭乘火車至新竹火車站後,於站前搭乘20路公車至普天宮站即可到達十八尖山。
2、客運:搭乘新竹客運、國光客運往新竹方向之班車至新竹站(終點站),於火車站前搭乘20路公車至普天宮站即可到達十八尖山。
◎ 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三級古蹟,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巿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的歷史發展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
至西元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新竹都城隍廟的建築風格
新竹都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龍柱是台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新竹都城隍廟的祭祀慶典
新竹都城隍廟至每年元宵節前後時,與鄰近的北門街、長和宮都有花燈展示,色彩繽紛,民眾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花燈作品,為新竹當地頗負盛名的元宵活動。
新竹都城隍廟農曆七月的迎城隍活動更是當地的盛事,每年從七月初一開始至八月初一東門市場的「東門普」收尾才算結束,期間幾乎夜夜都有八家將巡街。
七月十五中元節當日是活動的最高潮,由城隍爺本尊出巡,賑濟孤魂野鬼,由於出巡隊伍長達數公里,整個新竹市為之沸騰;至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曰城隍爺生日時,新竹都城隍廟內更是湧入大量信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聯絡資訊
★ 地址: 新竹市北區中山里中山路75號
★ 營業(開放)時間: 新竹都城隍廟/洽詢電話 03-5223666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國道一號:由新竹交流道下,接光復路往車站方向行駛轉東門街後直行至中山路即可到達新竹都城隍廟。
★ 搭乘大眾運輸:
客運:由新竹火車站對面新竹客運總站搭乘11、11甲、21號公車至城隍廟站即可到達新竹都城隍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