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轉折點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思齊、郭秋怡綜合報導) 儘管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中,9%的成長率讓中國在全球巿場裡還能保有鶴立雞群的高傲,但房巿及外需疲弱已經開始蔓延至鋼鐵、製造及金融等業的業績,第三季起均已出現快速萎縮的現象。金融時報近期的一篇評論則指出中國的經濟已處在轉折點上,而若要使經濟成長維持下去,卻讓中共官方不得不陷入政經實質議題的兩難。

鋼鐵業轉衰 業者看淡明年

以出口作為經濟成長最大趨動力的中國,在全球衰退後勢必衝擊其第一大產業-鋼鐵業,今年六月以來,全球衰退衝擊建築及汽車產業,造成鋼鐵需求及價格快速滑落,九月已有32%的鋼鐵廠出現虧損,十月鋼鐵出口已折半,中國的鋼鐵廠獲利也自十月起開始下降。

據彭博資訊報導,中國鋼鐵龍頭寶山鋼鐵公司獲利也將從今年起開始下探,未來五個月內也將持續惡化。高盛集團的分析師宋紳表示:「我們相信在不動產巿場及外需疲弱影響之下,鋼鐵業的獲利力到明年一月仍會持續受到嚴重威脅。」鋼鐵業者也開始看壞明年中國的經濟。

中國在過去5年國內產業發展的重心轉移至重工業,尤其是鋼鐵的產量更已超越全美鋼鐵業的產量,成為全球第一大鋼鐵產國。但加速投資重工業早已產生副作用,不但造成能源消耗失去效率,污染增加引發政局動盪,而且重工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卻遠比服務業少,實質獲益的勞工階層並不多。

出口退熱 航運業來日難熬

全球經濟衰退及人民幣升值後,北美及歐洲對中國製玩具、電子產品及服飾的需求下降,因此中海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預測今年的輸出貨櫃量將見到四年來的首度下降。

該公司所屬集團的助理總裁張登輝預估,全年交通至少將降低10%,不過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還未完全發酵,因此下降幅度可能會更大。中海裝箱運輸公司運輸的貨櫃量占全中國輸出貨櫃的16%,海外運輸則占該公司營收70%以上,而其實北美和歐洲訂單早在八月已經開始減少。

金融業成長由正轉負

房巿、重工業及出口製造業等衰退後,其衝擊也已在金融業的報表上發酵,中國最大的中國工商銀行第三季成長率從前兩季的50%以上滑至25.5%,為該銀行在香港股巿掛牌兩年來最低,第二大的建設銀行也只僅較去年成長12.1%,法國巴黎銀行的分析師朵莉絲.陳(Dorris Chen)表示:「在中國經濟放緩後,我們將見到利潤成長會非常快衰退。」

其實,幾乎幾大銀行龍頭都呈現出一樣的下滑走勢,像交通銀行第三季獲利成長率從第二季的81%下降至21.7%,另外,第一大外匯機構中國銀行的獲利成長率也從前半年的43%下降至12%。據國際論壇先趨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引述海東證券分析師方康祥(譯音:Fan Kunxiang)的分析:「銀行獲利成長已陷入下滑的趨勢,若經濟明年持續惡化,這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銀行成長會由正轉負。」

據金融時報報導,分析師已預測中國銀行的資產品質,將在第四季開始惡化,壞帳率也將隨出口的萎縮而攀升。

棄共黨專政是唯一生路

從1978年鄧小平發起經濟改革起,到如今正好不多不少30個年頭,但除了表面上看起來比30年前「進步」外,30年的進展甚至無法讓中國擠入前100大的資本產值國排行榜,中國比一般人瞭解的還要貧窮。

即使現在還能有9%,但展望未來,有太多的理由讓人不得不對下一個30年的榮景充滿質疑,因為現在中國要發展平衡經濟,最首要的當然是政治文化及政府組織的改造。

中共官方體認到消費、服務及創新的發展現已刻不容緩,不過,首先要解決的是民事法律改革的難題,因為要刺激消費,就必須提升消費者權益,然從毒奶事件以來,中共官方卻還在阻擋毒奶受害嬰兒家長提出控訴。

而要鼓勵創新,則應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另外,不但現在服務、金融及電訊等業均受官方全面操控,從教育到媒體更受中共嚴密審查,致使創造力無法發揮。因此,只有擺脫專制政權,中國的經濟才能見到新契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鐘:一個玩具消費近於零的國家
金融海嘯(081030)
加拿大公布新內閣 首重經濟
中國大陸四大地產商看淡明年房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