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5日訊】在冬日暮色中赴一個約會的路上,我忽然接到大學同學的電話,告訴我說,這幾天她經歷了兩場死亡。一個是我們的大學老師杜,50歲出頭,肝癌死去了;一個是鄰居,40歲的醫院大主任,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候心肌梗死。同學說去年夏天,她剛見過杜師母,師母滿意地說,自己的職稱早評了,著作出版了,進修學位也拿到了,兒子也工作了,再過幾年就可以和杜老師安心享受退休旅行的生活了。對杜老師夫婦我很熟悉,那真是一對恩愛般配的夫妻。
晚上聚會結束之後,一位新認識的朋友送我回家。在路上,他告訴我,他的企業遇到了瓶頸。隨即他執意請我在路邊的茶樓喝茶,把他從一無所有到積累上億資產的艱辛過程告訴了我,尤其是其中兩段情感經歷,說到動容處,他埋頭擦眼淚。黎明十分,他彷彿上陣的武士穿上盔甲整頓一新,開著他的寶馬離去了。回到家裡,我簡直覺得像在做夢。直到下午,我在單位收到一個花籃,並有一張卡片,說,二十年的苦樂第一次訴說給一個陌生的善解人意的人,慚愧而感謝。
隨後,我去出差。旅行途中,我看完了薄薄的「小書」《走到人生邊上》。96歲的楊絳先生,她漂亮的容顏,她樸素練達的心境,她寫的那些有趣而神秘的「苦」故事,時而讓我深思,時而令我含淚歡笑,歡笑人的苦難和無助,也歡笑人的倔犟和潛質。雖然她說,「老人的前途是病和死。我還得熬過一場病苦,熬過一場死亡的苦,在熬過一場煉獄裡燒煉的苦」,但是,她96年豐盈生命的存在,在我看來,已經是人子所能獲得的至高的福報了。所以,這竟是一本讓我讀得十分愉悅的書,那種通脫的感覺瀰漫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真是非常感念楊絳先生96年生命凝聚的智慧和通達,以及悲憫,來佈施人間。這位「人生導遊」,以其分外的傑出,領著讀者藉著她的眼睛看看刀山火海的陣勢,也感知和敬畏命運的神秘。比之2003 年,閱讀《我們仨》,體會的那種「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傷感不同的是,《走到人生邊上》彷彿看到,陽光照耀著落光葉子的樹木的那種簡練清靜。回想,出差前剛剛讀完的49歲王朔的兩本思考「天命」的書《我的千歲寒》、《致女兒書》,反倒覺得王朔畢竟還是過分年輕了,畢竟他才楊絳先生一半的年輪,一個「凌絕頂」,一個半山腰,即使王朔身高兩米五,畢竟也是眼界心境難同。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有人說,靈魂來出來,去處去。哪兒來的?又回哪兒去呢?」——楊絳先生的這種終極追問,就像走在人生中途的人,追問物質與精神、出世與入世或者精進與退守種種用力的比例一樣吧。
在出差回北京的路上,遇到一位做書業連鎖的老闆,他給我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四知書屋」。他先考我,問是哪四知。我說是不是《易經‧繫辭》裡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是不是承德避暑山莊的乾隆皇帝的「四知書屋」呢。「知微」是要善於隱藏自己的內心,「知彰」就是宣揚自己的功德,「知剛」是要懂得發揮權威的作用,「知柔」即懷柔安撫的手段。你是運用剛柔相濟、恩威並施的手腕在管理你的連鎖企業嗎?
那位老闆說,在故宮,有乾隆的「四知書屋」,說的是「知天、知地、知命、知運」,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所以,他就以此自勉,希望成就自己的書業連鎖大業。
我不知道我和這位老闆誰的記憶更為準確,畢業走出校門,也沒有考試的老師來給我們判答卷了,但願不是以訛傳訛。但回想《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告訴我的似乎就是:人生一世必須「知天、知地、知名、知運」。無論是各行各業出類拔萃者要成就自己的偉業,還是像我這種沒有什麼大志的人要潛修自己的私德,或者任何一個平民想吃一口安穩飯。
──轉自《網路文摘》(http://www.dajiyuan.com)
趙婕:人生的中途與終極
趙婕
人氣 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