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成為揭露社會時弊一途徑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據美國之音記者張楠1月21日北京報導,在今天的中國,一些重大事件並不一定是首先在印刷和廣播媒體上披露的,而可能是通過網絡公諸於世並引起強烈反響,有力推動了問題的解決,顯示了網絡的巨大力量,比如重慶最牛釘子戶、山西黑磚窯慘案、太湖藍藻爆發等。有些民眾受到冤屈後,除了尋求傳統的解決渠道外,也會找網絡作家幫他們在網上呼籲。

成為民意表達平台

據報導,最近中國網絡觀察中心舉辦了十大網絡公民評選活動。該中心主任阿墨說,網絡已經成為表達民意的平台,這次評選出來的十大網絡公民就是十位民意領袖。阿墨認為,政府施政應該爭取更多民意領袖的支持,並希望今後網絡成為更加寬容、更加自由的空間。

博客中國的專欄作家、北京律師張星水是當選人之一。近年來,他比較關注網絡,參加了一些網絡團體的活動,還在2007年參與了兩起跟網絡有關的訴訟案。

張星水認為,不管政府是鼓勵、支持、利用網絡,還是限制、控制、監控網絡,都有其合理的出發點。但是他強調,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張星水說:“這種趨勢是由經濟和思想兩個領域決定的。所以,我不贊成政府對這個問題控制過嚴。我覺得,應該採取適度的、折中的方式,也就是老莊說的『無為而治』。我認為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他說,要相信大多數網民都是理性的,都是建設性的,都是對這個國家的命運抱著負責任的態度的。

當局依舊嚴控網絡活動

不過,到目前為止,中國依然是世界上監禁記者最多的國家。總部設在紐約的記者權益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去年年底發佈報告說,2007年全世界共有127名記者被關在鐵窗之內,其中中國監禁了29名,是世界關押記者最多的國家,而這29人當中就有18位是因為在網上發表文章被逮捕的,比如師濤。他由於向海外網站透露了中宣部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期間的報導方針而被判處10年徒刑。

中國政府認為,對網絡進行監督管理是必要的。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說:“信息內容的本身必須為國家的發展進行服務,當然對危害國家的信息內容是應該限制的。比如說,我們對黃色的是限制的。”

在記錄片導演門欣熙看來,當局更擔心的政治方面的內容。他說:“我的博客還老一篇一篇地給我刪呢。我也找不著那人是誰,乾生氣。我成心在博客上上了一些較黃色點的圖片,沒刪。這麼黃的東西,他都不刪,可想他們限制的是甚麼了。太可笑了。”

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政府建立起網絡防火牆,用以過濾和封鎖它認為“有害”的信息,同時還建立了一支龐大的俗稱“網絡警察”的網上監控隊伍。

儘管如此,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認為,中國的網絡環境總體上是好的,言論尺度比平面媒體要寬。王晨說,人民網的強國論壇在線人數有時20萬、30萬,有時甚至達到80萬,而管理人員只有20多人。用他的話說,環境“相當寬鬆”、“相當自由”,刪貼率很低,差不多都放出去了。王晨曾經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擔任副部長,就是負責管網的。

最新數字顯示,截至2007年12月31號,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2.1億人,僅以500萬人之差少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預計,在2008年初,中國將成為全球網民規模最大的國家。 @

相關新聞
華南虎爭議 中國網友探求真相
中國網民1.7億居全球第二 河蟹取代和諧
警可斷網封消息 網民斥「粵開了惡先例」
中國寬帶用戶居全球之首的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