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移民況開平不做太空人 加國事業有成

人氣 3
標籤:

繳了60萬加元的“學費”,“WAPAC CANADA”電腦公司負責人況開平才撇開“太空人”身分,專心留在加拿大發展。況開平形容自己的移民生活是“愈陳愈香”,有沒有心在此地生根,是移民生活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他也勸新移民:“凡事不要急。”

況開平原本在臺灣即從事電腦主機板等周邊設備的生產工作,1990年以企業家移民到溫哥華定居,就順理成章地想在本地賣這些電腦周邊設備。“但是,在這裏,人家根本不認識你,”況開平說。

剛落腳溫哥華的況開平,其實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取得鴻海在本地的代理權,“可是這裏沒人知道‘誰是鴻海、誰是富士康’”,況開平說,他只好挨家挨戶地一一說明,為自己爭取客戶;尤其,電腦業的客戶就像電腦的價格一樣,流動性大,在這段摸索市場的過程中,況開平深深體認到“image”(品牌印象)的重要性。

因為移民後的工作與原居地相同,況開平在本地市場逐漸打開後,本來還想著臺灣的工廠和加拿大公司能夠“一兼二顧”,因此當了一段時間的“太空人”,在兩地飛來飛去。

不過,因為沒能專心在此發展,況開平沒料到庫存給他帶來連續兩年60萬元的虧損,這個疏忽才讓況開平拉了警報,趕緊飛回溫哥華穩住陣腳,再慢慢縮小臺灣工廠的規模,專心待在這裏發展。

花了60萬元買來教訓,況開平每天都動腦筋設想如何開發本地電腦周邊商品的市場。況開平說,建立個人品牌、塑造公司的品牌印象、提供最好的服務是最重要的要件,“否則就進墳墓了”。

在北美,貨品不好退貨是“天經地義”的事,況開平瞭解到售後服務如果不佳,公司的品牌印象就無法打入人心,為了累積客戶心目中的服務品質,“WAPAC CANADA”現在每天都有專人盯著市場行情,務求價格與服務都能達到客戶的要求。

況開平也告訴自己“不要急”,只要心裏有計畫,就慢慢地去迎合市場需求,慢慢修正自己的計畫。

況開平說,他看到很多移民創業的例子,發現很多人執著當初對工作或創業的理想,因為不願配合市場做修正,導致最後的失敗。像有些在臺灣已是有口皆碑的餐廳,來到溫哥華初期,也大手筆地花費3、40萬元做裝潢,還花錢為從臺灣請來的廚師辦移民,結果只因餐廳價位高於市場需求,很快就被市場淘汰。

來到加拿大,“你是不是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知不知道你”,況開平說,不管做電腦或其他行業,“image”都是最重要的一環,而“image”是長久累積下的結果,如果無心在此發展,就很難建立“image”。

移民將近20年,況開平形容自己“到現在才比較好”。他認為,移民如果不能下定決心,肯定會在加拿大和原居地之間的一邊傾斜或鬆懈,這樣所有問題就來了。文章來源:環球華報 

相關新聞
兩萬美華裔移民身陷拘留所
台灣之光朱感生  聖荷西市首位華裔市議員
新移民如何化解LAY OFF危機
中英雙語選票引爭執 波城華裔籲爭權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