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日電)中國環境污染隨著經濟發展日益惡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說,造成中國環境破壞的最主要根源是政府的制度無序與惡性競爭。 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張曙光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二屆「綠色中國論壇」上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但環境破壞嚴重,雖然環境政策執法力度不小,但仍無法克制環境破壞情況。
他認為,主要原因一是環境政策本身不配套;二是環境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更不配套,存在很多矛盾;三是實施環境政策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制度保障。
張曙光說,當前中國環境破壞最主要的制度根源是政府的制度無序和惡性競爭。表面上看,環境污染的第一責任人是企業,但其內部卻有政府的推手在引導企業,環境問題是外部性問題,而政府存在就是為了解決一些外部性問題,這是政府很重要的責任。
分析當前中國環保問題與政府職責的矛盾,張曙光指出,中國經濟是政府主導型經濟,經濟增長成為各級政府政績的資本,太湖藍藻污染就是因為無錫、蘇州、常州等城市爭政績、爭GDP而引發的。
張曙光說,環境政策是單純的行政政策,但解決政策執行問題需要其他政策配合,還要發動社會參與,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