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蕙如華盛頓三日專電)美國明尼蘇達州35W州際大橋發生斷裂事件造成多人死傷,專家仍在尋找斷橋原因,避免悲劇重新上演。「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這座橋樑自一九九零年起便被工程師列為有「結構性缺陷」,但是最近的檢查報告卻未顯示橋樑有即刻崩塌的緊迫危險。
美國二零零五年的高速公路報告顯示,全美六十萬座橋樑中,有超過七萬五千座被列為「結構性缺陷」,意指橋面或支撐結構被評比為「差」或更糟;比例約佔百分之十三點一。
而根據明尼蘇達州交通部門資料,這座橋樑自一九九零年起便因有腐蝕與毀損的狀況被評為有結構性缺陷。但報導說,州政府官員表示這些問題並不被認為緊急,而州政府在二零二零年前,也並未計畫替換或修補橋樑。
所謂「結構性缺陷」,華盛頓郵報指出,意即橋樑在四項類目中,至少有一項在九分只拿到四分以下;在二零零六年的檢驗報告中,這座橋樑在上層結構,也就是支撐橋面的架構方面拿到四分,但是其他類目分數都更高。
這份最新的檢驗報告也顯示,這座橋樑和前兩年一樣,在整體評比的一百二十分中,拿到五十分。西北大學基礎結構科技所所長舒爾茲說,五十分表示橋樑「需要接受一些仔細照顧,但有很多橋樑分數更低。」
明尼蘇達州政府官員指出,雖然聯邦公路總署要求各州至少每兩年檢驗超過二十英尺的橋樑,但這座橋樑自一九九三年起便每年接受定期檢驗。
另一份去年由私人顧問公司URS為州政府完成的報告也評估橋樑因疲勞遭受重大損壞的可能性,報告顯示可能性「微乎其微」。
華盛頓郵報說,崩塌原因尚待查明,但有專家表示未必是橋身癱壞造成。德州交通所的土木工程師布里歐得指出,在一九六六年至二零零五年間紀錄的一千五百零二件橋體崩壞報告中,幾乎百分之六十肇因於水底橋架附近的土壤受到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