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二十六日專電)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即將第二度訪問中國。這位出身東德的女總理在中國領導人面前直言人權和智慧財產權受侵犯的問題,無意解除歐洲聯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甚至同情台灣的處境,讓北京政府深感不安,兩國關係在梅克爾來訪前夕跌到谷底。
德國「明鏡週刊」網路版在一篇名為「北京領導人懷疑梅克爾友誼」的報導中指出,天安門事件發生後沒多久,前總理柯爾就到中國參觀軍營,下一任總理施若德不僅絕口不提中國的人權問題,還認為歐盟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沒必要,比起來梅克爾對中國顯然沒有這麼友好。
這篇發自北京的報導引述中國外交官員的話說,比起前任總理,梅克爾更「冷淡」、「更意識形態作祟」,嘴裡說的是另外一套語言。
而且柏林政府既不願解除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也沒有積極推動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儘管兩國今年慶祝建交三十五週年,準備舉辦大型慶祝活動,北京的外交官員卻說,雙邊的關係跌到「谷底」,進展已經不像過去這麼快。
此外,今年六月德國主辦八大工業國高峰會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身為崛起中強國的領袖,竟沒有受到東道主適如其份的對待,也讓中國政府不滿。
一位中國記者就說,或許出身東德的緣故,梅克爾看到中國就聯想到以前的東德,以為所有的共產黨都一樣。
報導還說,北京的外交官員甚至懷疑,梅克爾似乎對台灣特別同情,因此期待她這次來訪時,能清楚對一個中國政策表態。
中德兩國相互間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也與歐洲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氣氛相對應。歐洲商會主席伍特克表示,中方的合作夥伴不斷施壓歐洲的企業轉移技術,中國也對外國企業多加限制,不願開放市場,過去一年以來投資氣氛「沒有改善」。
根據德國聯邦新聞局公佈的行程,梅克爾是在當地時間二十六日晚抵達北京,二十七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二十八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專題演講,並前往南京參觀德中法制學院。
德國官員在行前簡報時透露,梅克爾此行將延續去年的傳統,接見中國的網路作家和媒體人士等「公民社會的代表」,關注奧運前中國的新聞自由。
去年五月梅克爾首度以總理身份訪問中國時,曾在北京的德國大使館接見「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的作者陳桂棣和吳春桃夫婦,以及「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負責人魏偉、「打工妹之家」副總幹事韓會敏等民間維權人士,並與上海的金魯賢主教討論中國的信仰自由問題,對中國人權關注的程度在西方領袖當中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