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汙染專題報導(六)

中國新環保政策寶刀出鞘 台商產業受衝擊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8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焦興華上海特稿)中國政府最近新環保政策寶刀出鞘,顯然北京已驚覺環境汙染的嚴重後果,並採取對策,嚴厲取締整頓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只要被認定不符合環保要求,將被迫關廠或遷廠。面對大陸這一波環保風暴,傳統台商產業恐難逃被整頓命運。

中國政府四月打出「產業排放汙染、節約能源」新口號,成立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溫家寶自任組長,展開減污節能為主的能源發展戰略,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全面推動減少汙染措施。

在中央環保政策指令下,大陸各地方政府高唱「發展不能犧牲環保」的論調,要求企業超標排放廢水廢氣者停產、限產,該停廠的停廠,該關廠的關廠,堅決打擊排放不達標、不合格企業。

被點名的產業包括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築材料、石油加工和化工等六大快速增長的行業,其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硫排量占中國整體工業的百分之七十,必須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

據瞭解,中國政府執行愈來愈嚴格的環保要求,將對台商帶來極大影響,尤以江蘇、浙江、上海長江三角地區及淮河流域一帶台商所受衝擊最大。

江陰台商會長廖松福指出,溫家寶最近在視察淮河流域災情時,下令嚴厲整頓淮河流域不符合環保的企業,勒令關廠或遷移。由於江蘇省位於淮河流域,所以首當其衝,成為中國政府整頓環保中心點,讓江蘇台商非常緊張。

一些生產化工、皮革、化纖的台商由於無法立即符合新環保的要求標準,面臨被迫遷廠的危機,目前正在與江蘇政府討價還價中。

據瞭解,過去為了集中管理汙染工業,江蘇省特別在連雲港市灌南設立化工區,把汙染較嚴重的化工廠商搬遷過去。包括江陰知名度頗高的農藥製造商江陰龍燈化工、永聯化工等已在二零零五年被強迫遷到灌南化工專區。但由於汙染性企業遷廠數量實在太多,目前灌南化工區幾乎接近飽和狀態。

五月下旬,太湖無錫水域爆發嚴重藍藻汙染,上百萬無錫居民無水可喝,引起中共中央嚴重關注。六月底溫家寶親自到無錫,召開太湖、巢湖、滇池「三湖」治理工作會談,下令嚴格整頓汙染企業。

無錫台商會長孫佳鈞坦承,大陸新環保政策對台商產業造成衝擊,無錫約有三分之二台資企業,近四百家受到衝擊,這些台商屬於機械設備、紡織、化工、傢具等傳統製造業。

台商傳統製造產業無可避免地成為大陸新環保政策整頓的對象,這些台商必須儘快進行產業升級或轉型,否則面臨關廠或遷廠危機。目前地方環保官員不斷加強執法,巡邏查檢工廠排汙情形,凡是被認定汙染企業,輕則罰款、限期改善,重則停工。

高污染的水泥業已被列為中國政府「十一五」規劃的淘汰產業,從事水泥製造業的鎮江台商會長王建國坦承,台商面臨愈來愈嚴格的新環保政策,一些台資傳統企業由於當初進入大陸市場沒有作好環保措施,現在感受到極大壓力。這些台商如果不趕快轉型適應,可能遭淘汰,被迫退出大陸市場。

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揚言,為徹底整治太湖水汙染,即使經濟成長率放緩也在所不惜。江蘇省計劃在二零零八年底前,關閉兩千一百五十家小型化工廠,對於生產技術落後且汙染超過控制指標的紡織、化工、冶金、造紙、電鍍、釀造等六大行業,未來也不再批准新的投資申請。

中國政府這次從上到下,可說是雷厲風行。在法律層面,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可再生能源法」一系列法律法規;在財稅政策方面,對於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制定鼓勵措施,並透過經濟手段鼓勵能源生產,限制不必要的耗能產業,最明顯的便是從今年七月一日實施的新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了五百五十三項「高耗能、高汙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另外降低兩千兩百六十八項商品的出口退稅。

為展現整頓環保的決心,中共中央將執行環保政策與地方官員的政績掛勾,在此情況下,官員為了保著烏紗帽,個個拚命貫徹新環保政策,毫無妥協餘地。

這一波中國政府的環保風暴,對傳統產業台商衝擊力道之大,前所未有,這恐怕是當初台商大舉西進中國之時,始料所未及的。

相關新聞
上海市政府提出節能環保政策  外商關注
中壢市公所全民清潔日落實總動員
環保龍舟創意賽受理報名 6月中花蓮登場
紐約計程車 五年內改跑環保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