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汙染已達危險臨界點

標籤:

【大紀元8月16日報導】中國環境汙染專題報導(一) (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北京特稿)中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可以說每個地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環保問題都已到了不得不面對的地步,套用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的話,「中國的汙染狀況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上」。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世界銀行一份關於中國環境汙染的報告「中國環境汙染損失」,在北京當局的干預下被迫刪除三分之一內容,中國官方擔心,報告內容一旦曝光可能會引發社會不穩定。

報告被刪除部份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城市嚴重的空氣汙染導致每年三十五萬至四十萬人提早死亡,還有約三十萬人因室內空氣汙染而早逝。另一方面,每年還有六萬多人因水質不佳而罹患嚴重腹瀉、胃癌、肝癌或膀胱癌而身亡。

世界銀行在已公開的報告中說,中國每年因空氣汙染和水汙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一千億美元,大約是GDP的百分之五點八。

世界銀行早前的報告指出,全球汙染最嚴重的二十個城市中,中國獨佔十六個;排首位的是四川的攀枝花市,還包括北京、上海和香港。

中國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十三個關鍵空氣和水汙染控制指標,有十個沒有完成,最糟的是二氧化硫多是排放在人口密集地區,城區河流的百分之九十被嚴重汙染,許多河流已多年無魚,海洋和湖泊水質嚴重汙染。百分之七十五的湖泊水質優氧化。

在農村地區,農村人口的三分之二沒有自來水可用;飲用水汙染問題嚴重,自來水常常不符標準,非自來水更是嚴重違反標準,原因來自地面汙染;由汙染飲水導致的消化道癌症包括胃癌、肝癌、膀胱癌等,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另據中國環保總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流經中國城市的河流百分之九十受到嚴重汙染,三億多農民沒有乾淨的飲水,四億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去年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突發性環境事故,全年的群眾環境投訴達六十萬人次。

如果以上的數據還不能說明如今的中國的處境,可以再列舉一些近來環保問題集體爆發的事例。繼今年五、六月間江蘇太湖藍藻爆發無錫市民沒水喝事件之後,遠在雲南高原的滇池和安徽巢湖的汙染情況也相繼受到關注。

廈門的PX項目引起廈門人的大遊行,在民意沸騰下政府只好暫停施工;因為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洞庭湖畔緊急捕殺九十噸老鼠;蚌埠東部的鮑家溝的村民,奔走呼號十幾年解決不了當地日益嚴重的汙染問題,百般無奈下他們只好組織起來,趁著國家環保總局檢查組前來視察時「緊急下跪」。

中國嚴重的環境汙染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切,包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中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在過去十五年經濟年均成長率達百分之十點一,如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事實上中國已在今年七月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快速的經濟增長、工業化與城市化也為中國的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並給民眾的健康及自然資源帶來危害。

OECD在報告中對中國提出五十一項建議,但沒有一項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可以預期的是,中國民眾在享受兩位數經濟增長的同時,恐怕還要繼續忍受環境汙染,並付出代價。

相關新聞
台灣研發雙基因轉殖環保豬 減少排泄汙染
吉林長春重要水源地爆發藍藻汙染
改善交通及空氣汙染 巴黎萬輛單車上路
商業週刊:中國不澈底改革  難成超級強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