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的「蔭餘堂」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茱麗牛頓鎮報導) 文協文藝小集於6月3日晚特別邀請碧波地博物館(Peabody-Essex Museum)中國部主任白鈴安(Nancy Berliner)主講「蔭餘堂的故事」。

畢業於哈佛中國美術史及北京中國中央美術史的白鈴安一向醉心於建築。數年前,她到安徽徽州旅遊時,適逢黃姓家族從各地回到老宅蔭餘堂,共商出售該堂之計劃。在白鈴安詢問之下,黃家人問她有無購買之意﹖於是她幾經多次與波士頓碧波地博物館聯絡,並與徽州當地官員洽談﹐終於成交。

原本黃家人以為他們會將舊房子的木頭一根根的拆除後出售,沒想到老美卻是一片瓦、一塊磚、一片牆、一面壁紙和一塊塊木材如獲至寶似的包裝起來,飄洋過海﹐運到美國。

於2003年的6月,中國安徽徽州的「蔭餘堂」竟然完好如初的被安置在波士頓郊區的博物館,令他們感到非常高興。自1800-1982年,黃姓家族就一直住在這棟宅子裡。

白鈴安說明「蔭餘堂」的命名是由於黃姓家族期望這棟住宅能如巨樹般的餘蔭能遮覆他們的世世代代。他們相傳了八代,經常有三代一起同堂。此宅共有兩層樓,一樓有八個房間是給老人住的,二樓八個臥室則供年青人住。

每兩個房間之間設有防火牆,天井內建有兩個蓄水池,以供滅火用。廚房建在住宅外,可供多家人使用。樓下的祖宗牌位是以已婚男性及其配偶為主。他們世代多從商,開始以當鋪為主,後從事木材商,茶商,鹽商等。

白鈴安讚佩的說,該堂在被拆開時,發現所有的結合處,竟沒用一枚鐵釘。「蔭餘堂」是至今唯一能從中國「出口」到國外的一個完整歷史文物古蹟,到目前為止有十七萬參觀者,但門票收入仍不夠支付維護費用。詳情可上網:www.pem.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媽媽立委幼子事業兩頭忙  辛苦取得平衡
中國民主黨海外「一大」 美國會眾議院議長發賀電
明慧學校TCML參訪僑教中心 體驗台灣文化
美國獨立第一戰250周年 系列紀念活動開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