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十八週年:「六四」將長留人們心中

標籤:

【大紀元6月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鏵報導)馬上就要到「六四」天安門事件18週年的紀念日了。自從1989年以來,每到這個日子,海內外關心中國命運的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紀念、回憶這個特殊的日子,而每年都有不同的內容。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鏵在下面的報導中說,現在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關注「六四」以及兩本有關「六四」的重要書籍的出版發行是今年的兩大看點。

在「六四」十八週年紀念日到來的前夕,旅居美國的吳仁華出版了新書《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詳細記錄了1989年六月中國軍隊開進北京鎮壓民主運動的全過程。中國政府一直堅持說,當時天安門廣場上並沒有人被打死。吳仁華在書中卻用事實證明廣場上的確有學生被打死—

吳仁華:「中國人民大學蘇聯、東歐研究所的陳文新是死在天安門廣場北面升國旗的那個地方。另外兩個都是死在天安門廣場的南側,是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生戴新平,天津師範大學的本科生李郝成,這三個學生都是戒嚴部隊打死的。」

1989年六月三號晚上至六月四號清晨,北京街上的坦克、持槍的士兵和劃破夜空的槍聲,這些記憶在那些當時參與或者目睹了那個事件的人的心目中是難以抹去的。當時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學生、學生對話代表團成員王德邦就親眼看到學生被打傷—

王德邦:「我親眼看到被屠殺的學生,我親自看到子彈把學生的腿給打破了。我還親自背著被打傷的學生到醫院去。」

記者:「當時有很多學生被打傷嗎?」

王德邦:「我看到有7、8個學生躺在地上。」

記者:「是受傷的還是死亡的?」

王德邦:「受傷的。傷勢很重。」

受「六四」影響,王德邦不能繼續求學,因此下海經商。他告訴本台,儘管現在中國政府嚴格控制媒體不許提「六四」,但是老百姓並沒有忘記那場席捲全中國的民主運動—

王德邦:「最近幾年來,民間對當年六四學生的訴求更加理解了。很多人說是因為當時六四的宿求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所以這塊土地上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

山東的車宏年在八九民運中曾經積極組織濟南的工人上街遊行,後來被判兩年監禁。他在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決不能忘記「六四」,而且他認為今年到目前為止,海內外紀念「六四」的活動比往年都多—

車宏年:「因為國內的維權人士多了,底層的民眾法制意識和民主的要求都已經提高了。」

據海外的媒體報導,今年香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多個城市都有舉行紀念活動。而且組織活動的不僅僅是政治團體,也有宗教、藝術團體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像是,現在在中國大陸,關注「六四」真相的不只有經歷過或者親眼目睹過那場運動的人,也包括很多當時不懂事或者在1989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

《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一書的作者吳仁華說,在有關這本書的報道發表後,他收到了很多中國大陸青年學生的電子郵件。

為了做這個報導,我也採訪到一位今年才17歲的成都中學生。不願透露姓名的這位學生說,他剛剛學會上海外的網站瞭解在中國媒體上看不到的信息。在他的要求下,我把他的聲音作了技術處理—

記者:「您周圍的親人、朋友,年齡大一些的他們提『六四』嗎?」

中學生:「現在幾乎沒有人提它,因為大環境沒有,小環境也沒有,只在海外的媒體上有報導。」

記者:「您的同學之間聊這些事情嗎?」

中學生:「從來沒有。我們聊的是娛樂、體育、考試、升學。」

記者:「您為什麼對這些事情感興趣呢?」

中學生:「我這個人什麼觀點都可以接受,各方面的訊息我都想瞭解。」

記者:「您怎麼看『六四』呢?」

中學生:「那些學生確實值得同情。他們的精神也值得發揚。」

記者:「你覺得『六四』的精神是什麼呢?」

中學生:「這個不知道。」

這位17歲的中學生渴望瞭解他所身處的中國社會的真實的一面,但是他卻知之甚少。在這方面,中國政府難辭其咎,因為政府不願意像這位中學生這樣的年輕人瞭解真相。

旅居美國的蔣品超參與編輯了剛剛出版的《六四詩集》,收集了大量的回憶、紀念、反思「六四」的詩歌。總共兩百多位作者中,大部分都是現在身在中國大陸的人。蔣品超說,詩集出版後,中國政府理所當然地視為禁書。但是中國卻出現了翻印的版本。於是政府採取大規模的行動進行查繳—

蔣品超:「這個查繳行動是商業部、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國務院掃黃打非辦聯合舉行。這是很大規模的一次查繳,是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的。」

蔣品超還告訴本台,除了詩集被查繳,詩集的作者以及翻譯在中國也受到公安的騷擾、拘押甚至失去工作。不過,每年「六四」期間都會遭受軟禁、失去自由的「六四」難屬群體「天安門母親」的代表人物丁子霖告訴本台說,今年她家門口卻「反常」地沒有人站崗—

丁子霖:「每年都有,去年我得肺炎的時候,他們也站在那裡,今年他門不來,他為什麼不來沒有必要向我說明,我當然希望他們不來。」

為了紀念「六四」,追思緬懷死去的亡靈,丁子霖和其他一百多位難屬們在此前不久曾經舉行座談會。難屬們對最近香港親中政黨民建聯主席馬力聲稱「六四」不存在「屠殺」的言論表示了強烈的抗議。

「六四」雖然已經過去十八年,現在的中國政府與當時下令開槍的中國政府沒有太大變化,中國的媒體上仍然見不到有關「六四」的隻言片語,但是由於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由於中國民眾民主意識的提高,「六四」將長久地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丁子霖:介紹甄鏵先生文章“何須怕談以往?”
江棋生:中共腐敗比六四當年嚴重100倍
黑龍江3000農民網上簽真名 「不要奧運要人權」
「六四」十八週年前夕「拒絕遺忘」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