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治港還是京人治港

人氣 2

【大紀元6月29日訊】當初香港回歸中國,講求一黨專政的中共之所以讓香港「一國兩制」,主要在誘惑台灣人民,期待台灣民眾受到迷惑而倒向中共懷抱,香港的「一國兩制」,在歷經了10年的發展後,在北京當局的50年不變下,香港民眾如何看待這10年的香港發展?

據台灣央廣電台報導,台灣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認為,一國兩制在現實上已經產生矛盾,中共做為一個主體,香港是一個配角,所以只要跟主體的利益衝突的時候呢,那麼香港的政府就被迫要配合。中共想用「一國兩制」一箭雙雕,卻讓香港淪為配角。

童振源舉例說明,包括像法輪功的問題,只要北京政府下令,那麼香港政府就被迫必須要配合,又例如像是普選議題,北京方面透過各種親中的議員甚至商會,壓迫香港當地的民主黨派,都是香港現今面臨的現況,因此即使當時中國政府在特殊環境的考量下,希望透過一國兩制達成理想的實現,時至今日對香港來講,已經產生了若干的問題。

主權回歸初期,亞太金融風暴使得香港發展未如預期順利,隨後北京方面不斷介入香港政策的發展,令香港整個發展的主體性,變成邊陲化。

長期以來香港很多民意調查,發現有超過6成的港民,認為包括立法會的議員跟特首都應該要全面的普選,而中大民調也發現,有將近7成以上的港民,希望在2012年以前,實施雙普選。

除了民主問題外,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在回歸後不斷的下降,年初香港記協針對香港的新聞從業人員做了一個民意調查,有58.8%的記者認為,香港目前的新聞審查制度,比回歸之前還要嚴格,甚至還要倒退。

另外,港大針對認同是香港人或者認同是中國人的部分,所做的調查顯示,香港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支持度還超過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甚至還有超過3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重新回到英國統治香港的殖民地的身分。童振源強調,調查顯示,即使香港經濟已復甦,但是北京政府對於香港的干預太多,部份港人的心態甚至已經退回到回歸之前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CEPA繁榮了香港經濟,同時也帶來了中國倫理道德沉淪的惡習,「欺騙」、「不誠信」的商業行為污染了香港,旅美的中國異議作家曹長青就曾在去年4月底,將親身經歷寫成短文,將當前兩岸三地的「誠信」水準作對比,他以「台灣人誠實地以低價賣隔夜包子,香港人將隔夜包子當新鮮包子賣,中國人則賣假包子」作鮮活比喻,他也舉親上館子吃飯實例,感受到香港人回歸前後服務態度有相當大的落差。

從「港人治港」到「京人治港」,香港在回歸後民主之路走的艱辛,港人在歷經波折後,逐漸認清中國的美麗口號似乎不會實現,面對回歸的無奈,以及對北京政府過度干預香港民主發展,香港民眾已經透過民調結果顯示他們的真實想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陸委會:中國國台辦講話無根據
金鐘:訴江案 香港受理可喜可賀
學者:香港一國兩制徹底失敗 在台灣絕不可行
中國讚一國兩制李大同批政改緩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