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9日報導】(中央社梵蒂岡十九日美聯電)開車上路時容易動怒嗎?教廷今天頒布一套駕駛「十誡」,告誡騎士在公路上要對其他人懷抱慈善之心、不要酒後駕車,繫上安全帶前更要記得禱告。
教廷「移民及觀光局」發布一份不尋常的文件,內容也警告,汽車可能成為「罪惡的原因」,特別是當駕駛開車穿越危險道路,或是前往從事賣淫。
文件中警告駕駛開車上路時心懷憤怒可能產生的嚴重影響,稱開車可能讓駕駛產生「原始的」行為,包括「無禮、粗魯的姿勢、詛咒、褻瀆、缺乏責任感,甚或故意違反公路法規」。
該份文件呼籲駕駛遵守交通規則,依據道德感開車、在駕駛座上也要禱告。
該機構首長馬帝諾主教召開記者會說,由於駕駛已成為現代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因此教廷認為必須處理駕駛的教牧需求。
馬帝諾說:「我們知道,由於違規與疏忽,每年一百二十萬人死於道路上。這個事實令人遺憾,同時也對社會與教會構成重大挑戰。」
這份名為「道路牧靈指引」的文件,讚揚駕駛的好處,如從事家庭活動、運送傷患前往醫院,以及讓民眾了解其他的文化。
但文件也針對許多與汽車有關的不幸事件表達遺憾,如駕駛利用汽車炫燿、開車時加速便可「輕易支配他人」,甚至駕駛如果不定期調整車況,或是在駕駛時喝酒、吸毒或睡著,不但可能讓自己喪命,更可能造成他人死亡。
文件呼籲駕駛遵守速限,並履行許多基督教美德,如對其他駕駛友善、上路時謹慎小心、希望安全抵達,以及在遇到車禍時應追求公平。
文件也要求駕駛隨時禱告,包括開車前在胸前劃十字,以及行程中誦唸玫瑰經。玫瑰經特別適合在駕駛時誦唸,因為其「節奏與和緩的背誦,不會讓駕駛分心」。
文件中列舉的駕駛十誡包括:「別造成人命死亡」、「公路應作為人際交流的工具,不應造成傷亡」、「禮貌、正直與審慎有助於處理突發事件」、「保持慈善之心,需要時幫助鄰人,特別是事故受難者」、「車子不應用來表現權力與支配,更不能成為犯罪的原因」。
「仁慈的告訴年輕人或年長者,狀況不佳切勿開車」、「協助車禍受難者家屬」、「找個適當時機讓有罪的駕駛與受害者共處一室,讓他們可以體驗寬恕的解放經驗」、「上路時要保護比較可能受到傷害的人」,以及「對其他人要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