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童川綜合報導) 中國財政部突然宣布5月30將股票交易稅(又稱印稅)從 10年未動的千分之一調高致千分之三,從而引發了30日和31日中國深滬兩市暴跌,上證指數曾一度跌破了3900點, 12346億元市值在一日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調高印花稅打擊短線炒作
調高印花稅直接打擊的是短線頻繁炒作行為,因為只要有買賣交易就要繳稅,而現在的稅率是前幾天的三倍。由於交易成本的增加,許多短線投資人拋售離場,造成大市下跌,30日當天滬市跌停個股達859家之多。
許多國家並不徵收印花稅,而是採用間接手法對股票的交易收稅。例如象對待其他企業一樣對證券公司收取營業收入所得稅。由於證券公司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源是對投資人收取的交易費,因此政府也就間接的對交易收到稅了。
利息稅該取消了
從1999年開始,中國為抑制通貨緊縮、鼓勵人們花錢而非儲蓄,開徵了利息稅,即儲戶需要將銀行利息所得的20%繳稅。
應當說,利息稅的開徵為鼓勵居民消費、消除亞洲金融危機對當時經濟的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時過境遷,當前經濟基本面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通縮變成了通脹,4月份中國核心消費指數(CPI)為3%,經濟增長也出現由偏快走向過熱的苗頭。為此,央行已幾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06%,但扣掉20%的利息稅後僅為約2.4%,這使得央行加息後存款實際利率依舊為負。
中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易憲容認為中國政府長期維持低儲蓄利率的政策迫使儲戶將錢取出尋找更高的回報。
近期,大量銀行存款轉移到了股市,4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大幅下降了1600多億元(人民幣)。
經濟專家認為,如果取消利息稅,就將增加存款的實際收益,也就抬高了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由此可見,放棄利息稅猶如大禹治水的「疏導」,也許要比調高印花稅的「堵」對股市健康發展更為好。
資本增值稅的貧富差別
投資人擔心,證券交易印花稅提高到0.3%後,下一步是否開徵資本增值稅。
對此,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資本利得稅和印花稅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稅種,二者並沒有必然聯繫。開徵資本利得稅在征管技術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如果目的是調控股市的話,調整印花稅率就足夠了,資本利得稅的必要性更多體現在對個人所得稅制的完善上。」
個人所得稅體制完善的國家一般將股票投資收益算入當年個人收入,然後根據全年各宗收入總和計算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為了鼓勵投資,一些國家規定只對股票收益的50%收稅;如果在前些年的股票投資上賠了,那麼可以用賠的數額先抵消後來賺的數額,再看餘下是多少計算稅收。
國際上個人所得稅普遍採用累進稅制,也就是收入越高所要繳納的百分比越高。由於股票收益(資本增值部分)作為個人收入的一部分,那麼富人相對也就要交納更高的資本增值稅額。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政府近期不會啟動資本增值稅,因為它不是一個象印花稅一樣的微調措施,如果徵收的話,中國股市將進入全面的「冬天」。
註:資本增值稅(英文 Capital Gains Tax,簡稱CGT),是對資本利得(低買高賣資產所獲收益)徵稅。常見的資本利得如買賣股票、債券、貴金屬和房地產等所獲得的收益。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徵收資本利得稅。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