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日訊】(亞洲時報 撰文 吳忠)香港 — 目前廣州的房價到底是在升還是在降?地方和中央發佈的數據「打架」,廣州房管部門說「下降了700元」,國家發改委說「同比上漲8.6%、環比上漲1.2%」,弄得廣州市民一頭霧水,無所適從。
廣州市房管局4月14日發佈的《2007年3月廣州市十區房地產市場分析》顯示:廣州3月新建商品住房「均價」為7,029元/平方米 (約合907美元),比2月的7729元下降了700元,降幅達9.1%,創下去年以來房價單月最大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是在廣州市長張廣寧早前誓言要抑制房價,並稱之為一個「政治問題」後發佈的。張廣寧話音剛落不久,市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樓市的更嚴厲的降溫措施。
然而,就在「3月廣州房價下降700多元/平方米」給媒體和百姓注入一支強心劑的時候,國家發改委3天之後(4月17日)公佈的調查,卻給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說法:廣州3月一手房價同比(與去年相比)上漲8.6%,環比(與上月相比)上漲1.2%;而且,無論是從同比還是環比數據看,廣州都高於70個城市的均值。
這份對廣州等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一手房價的調查顯示,三月這些城市的房價仍持續上漲;根據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3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0%,漲幅比2月再高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
面對這兩組「打架」的官方數據,廣州市民應該相信哪個呢?
一位計劃在市區買一套公寓的廣州居民看了有關報道,都不知道是該持幣觀望還是趕緊入市了。他對記者說:「如果這裡的房價出現下降勢頭,我會觀望一段時間再出手,這樣可以少花些錢。不過,房價要是繼續上升,我看還是早點買划算,遲了就要花冤枉錢了。」
地產中介同樣百思不得其解,說根據他們在三月的銷售情況看,同去年甚至前一個月比,房子均價是漲了,而不是跌了。
在媒體的百般「拷問」下,廣州市房管局多位官員不得不出面予以澄清。但是他們的解釋不但沒能消除公眾的疑惑,而且越描越黑。房管局宣傳處劉處長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廣州3月住宅均價的變化,主要是結構性變化。原本我們的統計沒有列入花都和番禺,今年3月廣州房管局的統計數據,首次納入了位於郊區的花都區。」。
花都和番禺地處廣州市郊區,樓價自然比市區低很多。因此,將這兩區的房價納入計算,肯定就將整個廣州的均價拉低了不少。
奇怪的是,在劉處長向公眾釋疑次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房管局官員卻向當地媒體爆料,「統計方法一直沒有變」。有媒體援引其原話說:「我們在統計廣州樓市均價時,一直都將花都和番禺的房價數據納入其中。」
當被問及如何解釋三月均價出現下跌時,這位官員回應說,是市區樓價太高引起樓盤交易量萎縮,而郊區均價較低成交持續活躍所致。他還說:「農曆新年後,很多廣州市民都跑到郊區去買房置業。」
儘管這種分析不無道理,可是至今房管局還沒有哪個人站出來,大大方方解釋為何其統計結果同發改委的截然相反。或許是兩個部門的統計方法不同,所以結果相異?不過,計算某個城市的樓市均價涉及的統計方法,其實並不複雜。可見,問題可能出在用於統計的抽查數據。
我們有理由相信,發改委的數據更可靠。要知道,發改委的數據是為中央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依據的,如果有誤,豈不是把北京給忽悠了,弄出錯誤的措施來?
再說了,地方官員向來因為圖加官進爵而拚命往經濟數據灌水,落得個以欺上瞞下見長的惡名。君不見,國家統計局為了擠出地方GDP的水分,正計劃今後由自己來統計相關數據,好讓地方官員灌無可灌。
如果說發改委的數據更接近真實情況,那這是否說明廣州的政府官員存在為確保「政治正確」,響應市長張廣寧將平抑房價稱為「政治問題」這番話,而虛報數據的嫌疑呢?
張廣寧3 月30日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說:「現階段,房價偏高、增長偏快已經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住房問題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如今坊間流傳著一種說法:不斷飆升的住房、教育和醫療費用,成了壓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三年來,為了給過熱的樓市去火降溫,北京政府開出的宏觀調控「猛藥」「、妙藥」一個接一個,可是各大城市的樓市依然虛火旺盛,樓價屢創新高。
中共十七大將於秋天隆重召開,屆時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構築「和諧社會」理念,料將被正式確定為共產黨的新方針政策。為此,北京會著手處理被視為阻礙實現該理念的問題,從而爭取民眾的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張廣寧說出這番「豪言壯語」表明,廣州市政府已經意識到,不能把中央的宏調政策落到實處,把房價降下來,就會背上「政治不正確」的惡名。從這角度看,廣州市房管局公佈的數據顯然是為了向公眾傳達一個信息:政府在市長髮表措詞強烈的言論後出台的七項平抑房價措施,收到了立竿見影之效。
然而,由北京的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某網站聯合實施的一項調查(6488人參與)顯示,54.9%的被調查者表示,對廣州市市長的上述表態「不抱任何希望」或「持觀望態度」,只有39.6%的人對此「充滿希望」。
可見,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地方和中央數據「打架」一事,或許只是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中折射了地方官員為政治目的或地方利益,而將經濟數據玩弄於鼓掌之中。北京是否應該引以為鑒,考慮建立一套計算樓市均價的統一標準,好讓升斗小民看得明白些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