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7日報導】–房地產專題報導系列之三(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七日電)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違約事件,引發市場擔憂台灣房貸市場是否也面臨泡沫化危機。渣打銀行亞洲房地產研究顯示,台灣房價從亞洲金融風暴以來表現平穩。不過,台灣的研究學者從房貸負擔、供需觀察,認為台灣房市有過熱跡象。
渣打銀行最新亞洲房地產研究報告指出,亞洲幾個經濟體的房產價格有顯著增長,部分區域確實有泡沫化疑慮,不過,多數經濟體房價距離之前高峰還有一段距離。
這份報告認為,整體而言,亞洲區沒有出現可能動搖穩健基本面、導致金融市場崩潰的大規模泡沫。
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指出,美國次級房貸違約問題雖然凸顯房地產危機,但次級房貸規模僅佔所有房貸市場的15%左右,不至於拖垮美國經濟。
從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觀察亞洲,關家明指出,亞洲國家包括香港、新加坡、韓國、台灣等的房價與過去十年相比,尚未達到當年高峰,台灣房價相對平穩。
渣打研究報告指出,從建築投資占經濟成長率(GDP)比率觀察,台灣從1993年的5.5%跌至2%,意味近期房價上漲是因為供給減少引起;另外,房價與房租比率方面,台灣比1993年低了23%,台灣房價漲勢仍屬平穩。
不過,看到美國次級房貸市場的風險,台灣本土銀行對房貸市場更趨謹慎。
中華信評針對美國次級房貸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台灣雖然沒有次級房貸市場,但是為了自我保護,本地銀行已開始對龐大的房貸風險部位採取更謹慎的態度,未來房貸風險與報酬需要更周全的評估。
中華信評資深分析師賴怡安表示,台灣本地銀行對承作房貸越來越謹慎,貸款成數降至八成以下,某些有過熱疑慮的地區或小套房在放款時更為小心。
不過,專門研究台灣房地產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從幾項指標觀察,台灣房價有過熱疑慮,投資人或民眾應居高思危。
莊孟翰說,雖然央行緩步升息,但隨房價上漲,台北地區房貸負擔占家庭收入的 30%以上已經越來越多,投資客壓力也越來越大,以致陸續出現延遲交屋現象。
他也發現,從1999年到2006年期間,台灣家庭戶數85萬戶,住宅存量增加 120萬戶,供給大於需求,而過去三年來,使用執照的申請量也越來越多,透露部分地區新成屋愈來越多,顯示預售期間銷售狀況不如預期。
觀察到房價持續上揚的風險,莊孟翰指出,大型行庫已把部分地區例如三峽、林口、淡水等地列警示區,核貸成數降低,這都是房價出現過熱的警訊。
雖然台灣房市還未出現泡沫化情況,但莊孟翰認為,房價飆漲已達一定水準,購屋民眾還是要居高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