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4月26日,聯邦政府公佈了飽經風霜的的環境方針,根據新方針到202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減少20%,比去年提出的清潔空氣法案中的時間大為縮短, 但要達到京都協定中的排放量標準還要等到2025年,該計劃將每年耗費加國經濟70億至80億元。
據加通社報導,本週四公佈的這項環境法案主要針對加國各大工業。到2020年,加拿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1.5億噸,其中各大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減少6000萬噸,占40%。受到這項法案影響的工業將包括:石油天然氣業,發電業,森林產品業,冶煉業,鋼鐵企業,水泥和化工企業及一些採礦業。
聯邦環境部長約翰‧貝爾德(John Baird)稱,到2010年,從2006年開始運營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減少18%,2010年之後,這些企業的排放量需每年減少兩個百分點。但是,那些無法用先進(少污染的)技術取代目前的作業方式而減少排放量的企業,可以獲得一定的照顧。另外,在2006年以後開始運營的新企業將獲得為期三年的寬限期。
貝爾德指出,環境法案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政府預計,在最差的一年裡,這項計劃將耗費加拿大經濟70億至80億元及一些工作機會的減少。他說:「這毋庸置疑,這個數量具大且是真實的。但是對此(環境)置之不理已經行不通了。」另外,汽車費用,汽油和電費等價格都會上漲。但是貝爾德認為,為了子孫後代的環境,這些只是一些微小的代價。
據悉,這項環境法案將帶來一些正面的結果:到2015年,隨著與環境污染有關的疾病的減少,政府預計醫療保險費用將減少64億元。
貝爾德部長稱,制定這項法案的前提是政府承認增長的經濟對加拿大民眾的重要,對整個國家的重要。他表示:「我們的計劃在一些環境保護者所追求的完美和一些企業所尋求的產量之間尋找到了平衡。加拿大人需要一個能帶來環境清潔和經濟增長的政府。」
根據這項法案,加拿大將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達到京都協定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標準,而非協定中建議的2012年。京都協定要求工業化國家在2008至2012年期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使其比1990的排放量減少5%。
貝爾德指出,這項法案將會延後達到京都協定排放標準的日期,不過他表示法案中所承諾的是現實的,可以達到的。貝爾德說:「這是一個真實的計劃,一個可以達到的計劃。我還沒有準備好去承諾那些我不能完成的事情。」
本週三,聯邦政府宣佈到2012年,政府將禁止出售低效燈泡,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聯邦自然資源部長蓋瑞-倫(Gary Lunn)25日表示,這項出售禁令會將加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減少至少600萬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