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沙編譯報導)對於多數的加拿大人來說,他們最大的罪過就是疏忽。中國市場是一個充滿矛盾法令和曖昧政治陰謀的叢林,很多資訊都在翻譯中丟失了。加拿大公司經常不採取最基本的保護措施,不僅是小型公司如此,就連一些加拿大最大的公司也是一樣。
1990年代末期,加拿大皇家銀行到中國做生意。這家銀行同意借錢給一家據說是國營企業的中國非鐵金屬礦業公司(China Nonferrous Metal Mining (Group) Co. Ltd.) 的子公司,貸款數目是數千萬美元。
加拿大皇家銀行向該子公司要求提出中國非鐵金屬礦業公司的信譽保證書,錯誤地認為,既然是一家國有企業,信譽保證書就如同國家保證書一樣,出了事情有政府負責。這家公司爽快的答應了,提供了銀行要求的保證書,提走數千萬美元,可是錢提走之後就再也找不到這家公司了。加拿大皇家銀行最終不得不放棄中國的投資,匆匆離去,直到去年才又小心翼翼地回到中國,在北京開了一家分行。
拉沃伊(Gervais Lavoie)的故事沒有這樣的戲劇性,但是說明為什麼加拿大人在中國的生意起頭做得很好,結尾卻乏善可陳。
1993年,拉沃伊有個想法,把水果汁賣給新近富起來中國人。他找上製造愛倫(Allen)和儸格門(Rougement)品牌果汁的拉松德(Lassonde)工業集團,想購買一架二手貨的果汁製造機。商談後,他們決定合夥,由這家魁北克公司提供設備,一名中國人提供一個荒廢的水泥工廠和50萬美元做為創業資金。果汁的牌子叫做「露夢」(Rumeng)。他們把杏子、桃子和草莓的果汁裝在貼有黑色標籤的華麗瓶子裡,銷售到高級餐館,10美元一瓶。
他們在1995年開業,5年之內就成為中國第三大果汁廠牌,每年賺進一千五百多萬美元。拉松德工業集團起初對遠方的運作並不關心,讓拉沃伊和那名中國人照管一切,認為這項果汁生意只佔它10%的總銷售毛額,不是公司營運重點。當他們發現「露夢」實際上竟然佔了公司總盈利的40%時,知道有利可圖,於是這些魁北克人決定自己做,在2000年買斷中國人的合夥權,將當地的人事管理交給一名加拿大人做財務總管,加上一名由法國僱來的市場經理來管營銷。拉沃伊只有15%的投資,在工廠每天的運作中沒有發言權。
人事調動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拉松德工業集團在中國的利潤就化為烏有了。到2003年,「露夢」已經開始虧本。拉沃伊和中國人提議購買公司的控制權,遭到拉松德公司的拒絕。拉沃伊 不久就退出了。以後公司起碼又拒絕了三個其它購買提議,包括中國的最大果汁公司。拉松德最後宣佈在中國損失了一千三百萬美元,離開了中國。
拉松德的遭遇並不引人同情。中國的市場就像那裏擁擠的街道,到處是橫衝直撞的汽車。他們見縫就插,你如果被車子壓過也是你自己的錯。就如加拿大駐中國的前外交官巴羅克(Balloch)所說,加拿大人和中國人做生意,理智不清的情況不知道有多少。北京一位加拿大顧問古真納(Gruetzner)同意他的說法。古真納說:「不僅是中國人坑他們,他們也在自己坑自己,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的市場。」
(全文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