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孫燦紐約報導)您可知道百分之六十的紐約居民出生在國外或至少有單親在國外出生﹖紐約可說是世界移民聚焦的大雜燴,然而可惜的是,由於各種語言,文化與生活規律的不同,來到紐約的數千萬名移民卻失去了「同舟共濟」的共同移民體驗。
據紐約時報四月十六日報導,為幫助各個民主國家的移民跨越這條語言與文化的鴻溝,紐約市將於下週開展第四屆「移民歷史紀念週」。市長辦公廳移民事務部副主任卡利利表示﹕「在全世界還有那裏可以找到同一條街上住著回教、印度教、加勒比以及猶太籍的家庭呢?我們居住在一起,這是一件非常好的是,但是我想我們之間可以更好的互相交流。」
「移民歷史紀念週」活動包羅萬象,有畫展,圖書館活動等數十個活動。值得注意的包括布朗克西藝術協會舉辦的移民畫家展,顯示智利面具、韓國結等等各式各樣的移民藝術作品。該展覽負責人科爾然表示,「大多數畫家自己本身就是移民,有猶太人,來自非洲,加勒比等地的人。」
「對我們來說,移民歷史紀念週的價值在於讓我們回顧自己,看一下我們是否幫助了紐約三百多萬名移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紐約移民聯盟會發言人表示。「目前,移民的第二代子孫由於語言問題很容易輟學,因此,我們有義務與市長一起聯手幫助移民學習英語,破除語言障礙。」
這次活動也正好是1907年四月十七日紐約有史以來最多移民抵達艾里斯島的一百週年紀念。(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