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9日訊】許多看過新唐人新年晚會的朋友,對蒙古舞印象獨具深刻。「草原牧歌」中牧馬少年舞出駿馬奔騰,飛馳在遼闊的蒙古大草原上的陽剛之氣。「頂碗舞」中的蒙古姑娘們在藍天白雲襯托下的大草原上,潔白的長裙在旋轉中翻騰飛舞,激情四溢。
讚歎之時,更令觀者透過「草原牧歌」的駿馬奔騰、及「頂碗舞」的仙若飄逸,將一幕幕久遠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際於思緒萬千中。為什麼許多人在讚歎蒙古舞之時,獨有源自生命細胞中的震撼,為什麼許多東方人和西方人對遼闊的蒙古大草原有似曾相識、情有獨鍾的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戲自「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伏羲畫八卦」、「神農嚐百草」、「倉頡造字」 奠定的神傳文化基礎上,一朝一代就向大幕拉開,演繹著不同的歷史、奠定著文化、結緣,一朝一代就是這樣走了過來……
「頂碗舞」起源於有「歌海舞鄉」美譽的蒙古大草原,據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說到「元朝」--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這些歷史人物及他們所處的朝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記載中,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一位深沉有大略,用兵且如神之人。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西征中令蒙古顯赫一時。「成吉思」 在蒙古語中音是「大海的意思」,「汗」則代表偉大崇高,蒙古人認為「成吉思汗」乃「大海原的君主」之意。
元世祖忽必烈則是蒙古繼成吉思汗後一位最偉大的帝王,統治期間(1260–1294)為蒙古的鼎盛時期,領域包括亞洲及歐洲東部,疆域之廣,前古未有。元王朝實現了空前的統一,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家強盛。記載中,歐亞大陸的交往在元朝時得以進一步加強,可說盛極一時。這種交往一方面體現在波斯、阿拉伯天文曆法、數學、醫學等書籍大量傳入中國;另一方面則體現在中國的火藥和各種工藝技術、絲綢等商品大量進入歐洲。這種交往使東西方在科技等方面相互借鑒,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正是得益於這種交往,才有了最早系統的向歐洲介紹中國的一部書:「馬可.波羅遊記」。書中不僅介紹了元朝大都以及其它城市的風土人情,而且向歐洲人介紹了元朝豐富的物產、發達的工商業和交通、宗教、科技和各種完善的制度。
元世祖忽必烈熱心漢文化,實行漢法,任用漢人,吸收了漢族文化中的有益之處。這使得中華文化在元朝時得以繼續發展,《密勒日巴傳》就是當時署名後藏瘋人海如嘎的人成就的,記述了僧人密勒日巴的一生。
領略神傳文化的精深浩瀚之時,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新唐人新年晚會呈現給世人內心深深觸動的緣由。追憶歷史足跡、回味中華神傳文化精髓,女高音歌唱家姜敏「為何拒絕」的歌聲不斷在腦海中迴盪:「朋友啊,你可記得。我們都是來自天上的客。輪迴中,在把誰等待。冥蒙間尋覓的又是什麼?下世前的誓約是否還在胸裡銘刻,面對真相為何拒絕?大法弟子沒有錯,是神在兌現著曾經的承諾,眾生等待的擔心的都在做,慈悲是神永恆的狀態,時間可是轉瞬即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