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訊】(BBC中文網皓宇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飛抵莫斯科,開始為期三天的訪俄行程。兩國是否能改變「政熱經冷」現狀引人關注。
胡錦濤在臨行前和抵達莫斯科機場後均講話表示,確信此行必將給俄中兩國關係的進一步加深帶來新的動力。
多數觀察人士也相信,胡錦濤此行主要希望能在雙邊經貿方面有所突破﹔特別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能源保證。
此外,兩國如何在國際舞台上加強合作,制衡美國影響力也被普遍認為將會成為此次訪問的重要議題。
同床異夢?
不過,不少專家指出,中俄雙方目前是迫於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各方面壓力,才希望通過加深合作 – 或至少是表面上的合作,為自己在政治和經貿問題上與美國討價還價贏得更多籌碼。
分析人士也注意到,儘管中俄在軍工、能源等方面有較具規模的合作,但是雙方從政府到民間相互利用和相互不信任心態似乎根深蒂固,缺乏「加深交流」的實際基礎。
即使是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臨行前接受俄國記者訪問的時候,一談到中國人對俄羅斯的認識和友誼就又提及什麼「紅梅花兒開」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種蘇聯時代的老歌曲。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多數中國人對現代俄羅斯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停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同樣道理,多數俄國人對現代中國的變化也缺乏理性上的瞭解。與此同時,不少俄國人對中國的崛起存在心理矛盾。
政熱經冷
作為兩國比鄰大國,雙邊貿易額只有約每年四百億美元,只佔中國年貿易額的百分之二,與中美、中歐、中日的年貿易額比較起來更加也顯得微不足道。
不少俄羅斯事務專家指出,俄國人一方面希望看到美國的勢力得到制衡,但是更多的俄國人心態上對地廣人稀的東方國土有朝一日被吞噬充滿擔憂。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在西伯利亞居住、工作和經商。儘管他們的到來帶動了西伯利亞經濟,但也引發了不少俄國人的恐懼。
普京政府雖然一方面強調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但是同樣是在普京政府幾乎不聞不問、甚至默許的政策下,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和甚至種族主義勢力正在俄羅斯社會蔓延。包括中國勞工和商人在內的亞洲、非洲人在莫斯科街頭遭到光頭黨毆打和欺辱已經不是新聞。
俄國政府不久前還通過了爭議性的限制外來移民從事零售業的條例,華商也是主要受害者。
胡錦濤此行是否能夠改變中俄兩國從精英層到民間多數人相互缺乏瞭解、缺乏信任,是否能使兩國關係超越軍火和能源交易、超越政府間喧嘩的層次,多數分析人士並不看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