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中國環境保護意識低落,成千上萬民眾賴以為生的長江遭到嚴重污染,長江流域所產生的污染物占中國污染物的百分之六十,每年排入長江的污水排放量及工業廢物達高達二百五十億噸。
「北京晨報」引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發佈的「世界面臨最嚴重危險的十條河流」報告指出,受氣候變化、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包括長江在內的世界十條主要河流正面臨日益嚴重的乾涸危險。
報導指出,長江流域所產生的污染物占中國污染物的百分之六十,每年排入長江中的污水排放量及工業廢物達兩百五十億噸,占全國污水排量的百分之四十二。
據報導,北京在去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二月十三日曾邀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瑞士及當地的鯨類專家,進行一項與長江污染問題有關的「二零零六長江豚類考察」,對長江豚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一次全面調查。
由於長江豚類處於長江生命鏈條的頂端,對長江生命系統的變化非常敏感,例如各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及重金屬等很容易沿著水生食物鏈在豚類體內逐級積累,因此豚類被認為是淡水水體污染物的「放大鏡」,對於淡水水體環境監測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如果能在長江中發現豚類的蹤跡,就可驗證對長江多年的治污取得相應成就。
然而,令所有參與考察的科學家尷尬的是,歷時六周的考察沒有發現白鰭豚的蹤跡。同時,長江江豚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數量僅為上世紀九零年代早期的一半,種群下降的速度十分驚人。
報導表示,北京對於長江遭污染的嚴重性非常震驚,預定四月中旬在長沙舉辦「長江論壇」,邀請政府部門與專家共商保護長江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