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錄像版權推出新法寶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報導)在娛樂業界高聲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同時,影音檔案卻在各地透過傳輸軟體氾濫般的流通。這些未經同意的,散布在媒體大亨眼中,便是口袋中一疊一疊的權利金、版稅付諸東流。

所幸前不久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科技公司Audible Magic推出一項辨識錄像檔案的新技術,可望一改現狀。Audible Magic的總裁親自操刀,從YouTube上下載了一段兩分鐘長的短片,再將短片輸入自家的錄像辨識系統。

這一截短片色調昏暗、配上中文字幕,看起來應該是以錄影器材從電影院的一角側錄而來的,所以影片品質並不好。好在 Audible Magic的辨識軟體不負眾望,很快的就辨識出短片內容是《殺死比爾第二集》(Kill Bill: Vol. 2.)在四十九分三十七秒開始的一小段,情節是劍術訓練。

整個娛樂事業現在吵得沸沸揚揚,要求網路公司採用這項新科技篩檢音樂及影像檔案。有些社交功能網站馬上表態,MySpace日前表示將採用Audible Magic的新系統,過濾自己網站上是否有未經授權的影音檔案;不過並非每家網路公司都搶著搭這趟順風車,Google去年買下的YouTube頂著來自MySpace作法的壓力,並不急著採用新技術。

雖然YouTube去年就公開表示將年底之前就使用過濾技術,可是迄今尚未有所行動。更甚者,YouTube表示僅向與它簽署協議的媒體公司提供反盜版工具,這個火上加油的作法更是惹惱了某些媒體公司。壓力與日俱增,諸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Viacom等媒體的高階主管也點名批評Google的拖延作法。二月初Viacom還以版權為由,要求YouTube將網站內的十萬筆影片刪除。

Youtube在一份聲明中回應表示,要確認一段影片在上傳前是否已經獲得完整授權是一件十分複雜的工作,這需要影片中所有素材的版權所有人共同參與,單純靠自動核對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Audible Magic等公司所開發的系統首先必須建立一個龐大的資料庫來儲存歌曲、電視節目、電影的數位對比檔案。一旦有新檔案上傳到使用該系統的網站,系統會自動進行對比。若是有版權歸屬的檔案,則再依據授權情形決定是否張貼於網頁上。

音樂檔案的辨識技術早已運用於偵測社交網站上的版權音樂。相對而言,影像檔案的辨識系統便沒有那麼成熟。因為影像檔較為複雜,進行辨識需要的訊息更多,而且不夠完備的辨識系統只要靠一些簡單技術,如裁切影像,就能夠瞞天過海。再加上電視每天播出的節目雜如牛毛,資料庫必須擷取節目以進行比對,監測的難度自然也就隨之增加。

不同的人會將包含某些電影片段的同一節片段一再的上傳到YouTube等網站,電影公司一發現就必須要求網站將這些短片刪除,週而復始的工作令電影公司不堪其擾。現在好萊塢對這項新技術的應用自然也是樂觀其成。

到目前為止,就算是聲音檔案的「指紋」已經受到廣泛應用,這類系統也不是萬無一失,比如將一首歌配進一部完全不相干的影片裡就會讓系統捉襟見肘。

去年底發生一件案例,YouTube的用戶上傳了一部短片,影像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超人歸來》(Superman Returns)的片段,配上新力博德曼音樂(Sony BMG)旗下子公司哥倫比亞唱片出品的音樂《超人》。新力公司可以藉音樂的「指紋」,靠授權使用得到些好處,華納兄弟卻不能如法炮製,因為過濾系統不監控錄像檔案。

去年秋天美國電影工業要求科技公司先推出監控錄像的過濾系統以供測試,希望可以讓錄像檔案的「指紋」系統儘早成熟。總共有十三家公司表示配合的意願,開發的系統也在評估中。

在軟體開發的世界中也有人看出一些端倪,認為過濾網站上的版權檔案有利可圖,紛紛投入這個新興事業。

網路上變化的趨勢往往快過媒體公司的反應機制。加州的一家後起之秀Attributor公司對「過濾」有一套獨特的見解,他們認為在網站上架設過濾系統不是長久之計,而是版權持有者必須擁有自己的工具在網路上漫遊,搜尋屬於自己的文字、音樂與錄像。

這個新興領域的先驅Audible Magic早期開發的系統是為了辨識廣播節目裡的音樂,作為聽眾購買線上音樂的參考。後來公司把這項技術轉型成了聲音檔案的辨識過濾系統。

雖然錄像辨識系統在去年進步神速,很多技術細節並沒有公開,不少瑕疵也有待克服,比如過短的影片辨識不易等等。所以架設錄像辨識系統後,後續軟體的開發、收費在所難免。

任何的檔案過濾系統都是雙面刃,YouTube的同行Guba.com開發了自己的過濾系統,這麼「自律」理所當然獲得了媒體業的青睞,可以在自家網站代售華納與新力的影片。只是自從去年四月開始禁止版權影片的上傳後,Guba的造訪人數應聲下滑。Guba的主管表示他們知道如何對民眾投其所好,可是為了長遠發展,就算代價很高還是得這麼做。有些規模較小的網站早就開始利用基本的過濾技術監控錄像檔的音軌與音樂檔案,目的很簡單,期望能夠安撫某些版權持有人,免得大家對簿公堂。

有些專家相信這些科技的應用勢在必行,後續配套法令、補強程式的發展也令網路用戶拭目以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星法官接受換庭要求 審訊揭示證據污染
明慧錄像:警察所長慘死公安手 一家四口死於暴政
為修補證據錯誤 星警察提修改控狀
黃才華:在新加坡法庭上為自已的人權抗辯(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