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方恐嚇:已過忍耐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2月14日發行的《新紀元週刊》在北京觀察欄目中刊登兩篇文章,第一篇指出中共軍方1月11號用導彈擊落一顆氣象衛星,軍方在國際上表現出強硬的恐嚇被認為是中共十七大召開前的權力爭鬥的血雨腥風……
  
第二篇以「皇甫平再爆中國政壇震撼彈」為題,指出「皇甫平」最近的突然出現不僅是中共內鬥外延的表現形式。也被認為是否江澤民的新姿態,十七大前夕與鄧隔代欽定的接班人胡錦濤找到了交集。「皇甫平」似乎成為隔代輔臣。
  
兩篇文章轉載如下:

===============================
中共軍方恐嚇:已過忍耐期

薛飛
  
中共1月11號用導彈擊落一顆氣象衛星引起有關國家的密切關注,使得中國威脅論再次抬頭,美國政府宣布暫停美中兩國太空合作計畫。面對國際社會的批評,中共長時間沉默後回應稱,這項試射並未針對任何國家,也未構成威脅,北京政府絕不會參與任何外太空武器競賽。

軍隊策略轉變:維護髮展利益


近日中共軍方在胡錦濤出訪非洲期間發表強硬言論,讓外界充滿猜疑。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前,正在執勤的兩名軍人。(圖/法新社)

  
但是近日中共軍方發表強硬言論,指中國國防建設已度過鄧小平提出的忍耐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導的重心需要適時相應地作出調整,也就是從過往的維護生存利益為主向維護髮展利益為重轉變。這一不同之前的言論公開發表在胡錦濤出訪非洲期間,不得不讓人充滿猜疑。
  
中共解放軍軍事戰略專家彭光謙日前在中國國防報發表言論指稱,隨中國新一代武器裝備陸續形成戰鬥力,中國「國防建設已度過忍耐期」,中國「有責任為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軍隊要忍耐」是鄧小平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軍隊建設總方針。鄧當年力主改革開放,並作出「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等形勢判斷,外交 要「韜光養晦,絕不當頭」,軍隊建設要為經濟建設讓步。
  
但是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共高層開始提出「加強軍事鬥爭準備」,解放軍發展進入跨越式成長。
  
如此重大的國防戰略轉變竟是在國家主席,中共軍委主席胡錦濤出訪期間發出,並難免讓外界產生猜疑。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月1日離開喀麥隆,抵達利比裏亞,進行非洲8國行第二站的訪問。長達12天的訪問隨後還將包括蘇丹、讚比亞、納米比亞、南非、莫三比克和塞舌爾。

中共內鬥外延的表現形式
  
上月11日,中共用導彈擊落一顆氣象衛星引起許多國家群起抗議,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英國等都表示了強烈關注,美國政府之後宣布暫停美中兩國太空合作計畫。針對國際社會的批評,中國官方採取迴避的態度,拒絕對此發表聲明。
  
由於胡錦濤提倡和諧社會、和平崛起,但從上次朱成虎的核武威脅,到這次炸衛星的實力體現,軍方表現的都是一種強悍的態度,這對胡的國際形象打擊很大。該次中共官方的裝聾作啞,有分析家和外電認為,這次行動可能並未得到胡錦濤的首肯,是中共內鬥外延的表現形式而已。
  
有分析稱,該事件同時也表明,受江派控制的中國軍方不受胡的控制,聯繫到前不久,胡錦濤在20天內連續下達了五個文件,強調中國軍隊要絕對服從黨的指揮,言外之意就是現在軍隊不聽他這個黨總書記的指揮。
  
此次,軍方做出的強硬回應,讓人聯想到胡錦濤上月底一走出國門,曾慶紅即召集軍政部委一把手180人學習「江選」,與胡公開唱對臺戲,都會被認為是中共十七大召開前的權力爭鬥的血雨腥風。 ◇

========================
皇甫平再爆中國政壇震撼彈

張海山(北京)
  
16年前以「皇甫平」筆名撰文推動改革開放思潮而知名的前《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最近在雲南的一個論壇演講後,邀請他演講的機構「二十一世紀興雲講壇」隨即被江派李長春管下的中宣部封殺,周在雲南演講提要是以中共三個二十八年的歷史教訓論證防「左」。


2007年1月12日下午,21世紀興雲講壇首次開壇,周瑞金先生(皇甫平)做題為「中國改革30年」的講座。(新紀元)

再次為中共政壇投下撼彈
  
此事件被外界評為,是繼1月11日,北京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鄔書林宣布中國的八本新禁書之後,近期中國文化思想領域的又一起重要事件,給北京的政治氣候增加了更加令人難以捉摸的迷霧。但是據悉事後周瑞金表示會根據演講稿,將有關內容整理成文字,似乎信心十足。
  
果然戲劇性的變化出現,不足一月,《南方都市報》借紀念鄧小平逝世10週年的機會,欲推出系列文章,首篇就是對周瑞金的專訪。其中昔日的「皇甫平」大膽感言,力倡中共必須政治體制改革,學習越南模式,擴大黨內民主和民眾直選層面,從農村到省。被稱為再次為中共政壇投下震撼彈。
  
在中共十七大前夕政壇高度敏感期間,周瑞金能否重演16年前以筆名「皇甫平」護駕鄧小平十四大奪勢之能,也為胡溫十七大護駕?
  
周瑞金的文中要害是首次提出了對大陸情況的五大概括:1,城鄉、東西部差距擴大;2,社會保障問題突出;3,政府決策不透明,資訊不對稱;4,腐敗現象使社會正義受損害;5,道德誠信失現象毒化社會風氣。而這正是對江執政政績的全面總結,也是全面否定,且是來自體制內的第三方的准民意,其對江、曾的殺傷力何其之大。這是胡溫十七大前急需的重要立論,消弱江、曾勢力是頭等大事。

「皇甫平」似乎成為隔代輔臣


在中共十七大前夕政壇高度敏感期間,北京的政治氣候增加了難以捉摸的迷霧。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圖/法新社)

  
讓江澤民、曾慶紅恐懼的是「皇甫平」已經成功轉型為「皇甫胡」。
  
六四鎮壓後,改革陷入停頓,九一年初鄧小平到上海避寒,言談中透露了對此的不滿,時任上海《解放日報》總編輯的周瑞金與報社另外兩人,揣摩鄧的講話精神,以皇甫平為筆名,撰寫了系列文章,鼓吹繼續改革開放,在當時引起不小震撼。周瑞金後來護駕有功,官至《人民日報》副老總,位居中共副部級高位,現已退休多年。
  
周瑞金曾解釋「皇甫平」既是「黃浦江評論」的諧音,又有「奉人民之命,輔佐鄧小平」的涵義。由於為鄧小平推動開放改革的南巡講話造勢,周被認為是中共高級官員和體制內最具改革思維的代表人物。也是胡、江、曾各方勢力竭力爭取的體制內的異議力量。
  
周瑞金為官有術,退休後在發表「異議」或「建議」時,非常謹慎,避免造成中共主政者的困擾。他一般避免接受媒體,尤其海外媒體的採訪;在遣詞用字上週會斟酌仔細,並文章刊登載體的精心選擇等等。
  
海外學者認為,周瑞金目前已「不在其位」,因此,現在說的可能都是他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從「政治性」來判斷,周瑞金文章的出籠,並沒有任何政治背景。
  
這種模糊定位正是周瑞金的超值所在。
  
周瑞金以目前的「體制內」身份,說非政治背景的話更具有客觀性,更能引導輿論方向。這種意見性輿論的衝擊力被前政協主席李瑞環在一次內部會議中以批評中共的方式描述的淋漓盡致:「我只講四句話,第一,從來沒有這麼多的人對我們有意見;第二,從來沒有這麼多的意見;第三,從來沒有這麼多原來沒有意見的人現在也有意見;第四,我們還不承認人家有意見。」
  
零六年初周瑞金撰寫《改革不可動搖》一文,其背景據周自己透露是「(零六年)三月初,胡錦濤、溫家寶表態,堅持改革方向毫不動搖」。但是在內地網路上招來了不少批評。由於江家幫攙沙子,把鄧、江兩人用「改革」的繩頭拴幫在一起,而把胡溫指出的醫療改革基本失敗和教育改革弊端等倒江矛頭由否江引到否鄧的改革上,刻意把周瑞金樹造成保鄧、保江、保改革的死保派,宣稱周瑞金的《改革不可動搖》是衝著胡來的挑戰,給胡扣的是反鄧反江的大帽子。這是江派勢力企圖離間胡、周並乘機收買周的輿論模式。
  
就在周瑞金批判「仇富」情結之際,胡溫分別去了陝北和山東的貧困鄉村過年,似乎是以身體語言應答周,可謂是第一次磨合。
  
06年年中,周瑞金髮表了《越南改革值得關注》一文,讚揚越南以黨內民主開始的政治改革,希望藉此推動中共黨內的政治改革和政治民主,受到不少保守人士的圍攻和批評。但是,十一月二日,胡錦濤在越南參加APEC會議並對越南進行黨政訪問期間,肯定和讚揚了越南的改革,這等於為周瑞金解了圍。胡、周磨合欲加有數。
  
周瑞金今年1月12日應邀到雲南昆明,出席由雲南煙草興雲投資公司與《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在昆明舉辦的「二十一世紀興雲講壇」,作為主講嘉賓,發表了《改革發展:期待新的二十八年》的演講,提出了中共黨史的「三個二十八年」說,並透露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戰線和經濟戰線三次大爭論的由來,提出了一些頗具洞察力的觀察和提法,激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引起了震動。
  
但是江派控制的中宣部突然發難,徹底扼殺論壇,使得周瑞金不得不有所抉擇。隨後就有了對當前中國狀況的五點概括新論,並以此解讀為政治改革的急迫性表達,實際上就是把全面否定江的13年作為進一步政改的前提。
  
周明確的分割鄧、江兩人的改革繩綁,以否江而續鄧的新姿態,十七大前夕與鄧隔代欽定的接班人胡錦濤找到了交集。「皇甫平」似乎成為隔代輔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江胡權鬥升級 中南海頻繁調動
陸委會:台灣人赴陸失蹤或被盤查多達82案
深圳日本男童遇刺案凶手被執行死刑
外賣業內卷加劇 京東美團爆口水戰 股價大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