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急謀減二氧化碳排放

人氣 2

【大紀元2月2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地球暖化所引起的危機近來引起各國高度關注,紛紛開始立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試圖減緩地球危機。有專家警告,溫室效應削弱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加劇全球氣溫暖化的現象。

一直以來,南極淨土肩負著對抗溫室效應的重任,地球上的海洋吸收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南極洋所吸收。海水將二氧化碳沉澱,為海洋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養分,一直是平衡自然生態的重要一環。

不過,隨著人類不斷燃燒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廢氣,海水吸收過量二氧化碳,令酸度急增,大幅削弱海水吸收二氣化碳的能力,海水變酸會影響鈣的含量,減慢珊瑚與骨骼含鈣的海洋生物生長,嚴重破壞食物鏈與自然生態,專家呼籲要盡快阻止情況繼續惡化。

環保團體一再指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人的責任。日本有汽車生產商在這方面努力,設計出用氫作燃料發動的汽車,它能發出90千瓦的電力,性能與速度絕不遜於燃油汽車,但排放的只是水蒸氣。不過有科學家表示,在生產氫動力的過程當中,仍然少不免產生二氧化碳。

有指太陽能減少造成暖化

也有科學家對全球暖化的成因作出不同解釋。比利時一名學者日前表示,地球暖化的元兇,不是汽車與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太陽高能量分子的減少,間接影響了地球的水循環,造成雲層稀薄。

比利時氣候變遷學家艾格賈諾說,根據最新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暖化其實很小,佔大氣多數的水才是主因。由於地球上的水循環主要受到太陽能的推動,正是因為水循環才導致雲層的產生,保護地球免於輻射的傷害。不過,近幾年來太陽高能量分子有減緩活動的趨勢,因此造成地球水循環動能不足,雲層稀薄。
雖然這項理論還沒有獲得正式認同,不過各界公認,解決地球暖化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合國協助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環保
菲國國土因溫室效應逐漸縮小
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遷  德國果樹提早開花
溫室效應  星氣象局預期獅城天氣將更炎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