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北京大學有關機構近日針對跨國信息技術產業(IT)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跨國電腦製造商美商戴爾公司在中國大陸投資,給中國IT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推動了科技產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有相當貢獻。
新華社報導,這份由北京大學深圳商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戴爾與中國經濟增長」研究報告,選擇了美國戴爾電腦公司為研究樣本,衡量戴爾對中國工業生產、就業、稅收和國民生產毛額(GDP)等方面的影響。
這是中國研究機構首次就一個跨國IT產業進行的深度個案研究。
研究報告從三個角度詮釋了戴爾電腦公司對中國經濟效率提高的積極影響:加快信息技術擴散、提升供應鏈效率,以及引導本土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報告將這種綜合影響稱為「戴爾效應」。
研究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表示,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廣泛採用對整個經濟的發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單個電腦企業的深入研究來理解信息產業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全面影響。
研究認為,戴爾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積極層面的影響。二零零五年戴爾公司對中國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約三百六十四億美元,並且為中國各行業提供了共計近一千五百萬就業機會。
同時,戴爾公司在加快IT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把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與合作伙伴和供應商分享。例如,中國網路服務器市場平均價格在兩千年到二零零六年間下降了百分之四十,戴爾公司的進入是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研究指出,戴爾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供應鏈管理模式在中國供應商中得以傳播,幫助許多中國企業提高了運作效率。同時,戴爾在推動供應商與國際市場接軌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研究表明,戴爾對中國GDP的貢獻大約是其在中國大陸採購和製造總支出的二點三倍。
研究歸納認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是雙贏的。以戴爾為例,從二零零一年以來,戴爾在中國的採購已經佔到它全球採購的百分之四十一,而且就在這五年中,從不到百分之三十發展到現在的百分之四十一。
目前戴爾已在廈門建立了第二個工廠,為日本、南韓等客戶服務,位於上海的中國設計中心已成為戴爾在美國以外最大的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