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3日訊】昨天,曾多次被媒體報導、榮獲「全國無償獻血獎」銀質獎章等榮譽的覃紀虎帶著6歲的女兒,在朝陽區國貿橋附近的街頭慾將獎章變賣,暫渡難關。(京華時報12月2日報導】
每每打開電視,便發現到處都在宣揚著英雄。今天某某英雄見義勇為,明天某某英雄拾金不昧。動不動就電視報紙雙管齊下,電視搞宣傳,報紙發社論。紛紛號召大家要向英雄學習。英雄也同樣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你看自從叢飛的感人事跡被報導以來,到處掀起一派學習英雄的高潮。譬如我校還專門舉行了主題班會,來討論如何在小事中向叢飛學習。
印象中,英雄屬於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沒錢交學費那一類。他們永遠遊走於都市邊緣,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見義勇為或者義無反顧的跳下冰冷的河水把溺水者救起。他們是社會正義的化身,他們是社會黑暗的宿敵,只要他們在,天就不會塌下來。
但是在印象的後面,英雄們又有幾多我們不知道的辛酸與憂愁呢?他們同樣是人,同樣需要在這個充斥著糜爛思想的社會生活下去。他們沒有太多的財產去揮霍(雖然他們經常出現在廣告裡,但是打著公益的旗號,就別想要廣告費),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浪費。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逼著他們在必須低三下四。所以覃紀虎先生會去把代表著榮譽的獎牌變賣。
當我看到覃紀虎先生那不知什麼滋味兒的眼神,我在想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這麼瞻前而不顧後呢?社會體制不變,社會風氣不改,再多的英雄出來也就是為人民群眾提供茶餘飯後的話題罷了。而這類英雄也只不過是個宣傳工具罷了。
英雄得不到保障,社會就不會公平。那些雙腳遭受著凍瘡折磨的抗美援朝老兵們也不正是這樣。政府把他們安排到敬老院,卻沒有專人護養他們。如果這是英雄的待遇話,那麼我寧願選擇不當英雄,從而見義不勇為、圍觀溺水者卻無人施救的事情將屢見不鮮。(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