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面臨挑戰

【大紀元12月2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含青採訪報導)有中國學者預測,2008年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可能會面臨國民儲蓄率過高,及美元匯率波動兩大挑戰。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最近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居高不下的中國國民儲蓄率使得中國政府要降低國內投資增速和減少經常項目順差存在難度,而美元的匯率波動也會影響全球的資本流動,美元持續貶值對於降低中國資產價格的影響是對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兩大挑戰。

對此,在美國的獨立評論人士陳勁松評論說,巴曙松提到的中國國民儲蓄率過高,以及美元匯率波動這兩大因素的確是對中國政府的調控政策的挑戰,但還不是最大的挑戰,他說—

陳勁松:「第一個問題說到中國儲蓄過高的問題,目前,物價飛漲應該對儲蓄率是一個抵消,但是另一方面,儲蓄率過高的問題應該視為財富的不均衡,其中,20%的人擁有 80%的儲蓄,或者說80%的人用了20%的儲蓄。

如果說儲蓄過高形成了宏觀調控的難度的話,只能說是貧富分化、財富分配不均所造成的這麼一個畸形的局面。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在財富的均衡化方面去努力。」

至於美元匯率的波動給中國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陳勁松認為,這只是一個外部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

陳勁松:「美元波動或者美元貶值勢必增加中國外匯儲備方面的壓力。但是我想不至於對宏觀調控構成影響。因為美元貶值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的力度會減少,這反而有利於中國經濟軟著陸,使中國過熱的經濟和過熱的投資能夠有所降溫。如果因為美元貶值成了宏觀調控的壓力的話,我想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在陳勁松看來,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問題,在於各級地方政府超強的投資意願,比如:不顧實情、急於抓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等等—

陳勁松:「這種抓政績工程,抓面子工程或者是集中資源的失控的能力導致了建設攤子擺得太大,還有對一些速度無法控制下來的各地方的因素,這些因素是造成宏觀調控的主要障礙。」

對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提出的中國宏觀調控遭遇兩大挑戰的見解,在美國的獨立評論人士陳奎德也談了他的看法—

陳奎德:「儲蓄過高不是一個新問題,這是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問題了。美元貶值的波動也是最近一、兩年開始的。我倒是覺得目前通貨膨脹的狀況會急劇地惡化。也就是說,盡快使中國貨幣進入國際市場的所謂自由匯率,這點是很多人的共識。

如果中國以一種比較僵硬的態度吸收1997年的所謂金融危機的教訓,就還是封死中國人民幣和國際市場自由浮動的步伐。當然,他們現在在慢慢地加快進入國際貨幣體系的一個流程,但是太慢,還是封得太死。」

所以,陳奎德認為,如何使人民幣盡快進入國際貨幣體系,使人民幣的自由匯率自然成型,這才是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最關鍵問題—

陳奎德:「很多經濟學家說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執行過於僵硬的、97年的所謂教訓還是封死人民幣和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流通的話,恐怕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是現在歐洲壓力很大。

因為實際上,人民幣幣值提高了,但是人民幣和美元還是掛勾很緊的政策,使人民幣反而對歐元貶值,對歐洲的貨幣、對整個貿易逆差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壓力非常之大,整個國際市場對中國的壓力非常大。

我最關注的是關於人民幣的體系如何進入國際貨幣流通市場的問題。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中國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有兩個目標:一是將投資增速降低;二是減少經常項目的順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學者:明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大不確定
OECD、ADB:中國2008年經濟成長減緩
十二月二十六日亞洲財經要聞
鄭州一夜市內發生多次爆炸 民眾驚慌逃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