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農問題面臨的困境

人氣 54

【大紀元12月2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2007年中國糧食產量有望超過一萬億斤,而前三季度中國農民收入增長達到14%,是80年代以來的最快增長。不過官方媒體報導說,中國的三農問題明年將面臨四大挑戰。一些專家則評論說,中國農村農民和農業的問題,必須通過制度改革才能徹底獲得解決。

2007 年中國糧食總產量有望超過一億萬斤,並且實現80年代以來首次的連續四年增長。新華社報導說,2007年前三季度,中國農村居民現金收入三千三百多元人民幣,比前一年增長了14%,連續第四年超過6%。報導說,不久前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擴大中國的消費需求,而關鍵就在增加中國農民的 收入。

曾在中國經濟計劃委員會工作,現旅居美國的方覺分析說,胡溫上台之後,確實更加重視中國的農村問題—
方覺:「胡錦濤、溫家寶上台以來,尤其是溫家寶做副總理以來是分管農業的副總理,比較熟悉農村情況。在他做副總理以前,也是參與農村工作的。所以他在政治經濟當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和農村工作打交道。他還是比較主張要解決三農問題,所以客觀地講,本屆中國政府在處理三農問題上比江澤民時代稍有進步。」

從新華社公佈的官方數據中看,對中國農民收入增長貢獻最大的,仍然是外出打工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佔了農民收入增長的60%。而另一方面,中國農副產品全面漲價,也是中國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

今年底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控制通脹作為2008年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官方媒體則引述專家的話說,長期以來許多農副產品價格背離價值,無法反映土地和勞動力漲價的因素,因此明年在防止通脹的同時,如何確保產品價格保持穩定合理增長,將是三農問題面臨的四大挑戰之一。

報導還提出另外三大挑戰,包括耕地和農村勞動力減少,石油漲價帶動農藥和化肥價格上漲,以及在全球變暖之下天災頻仍等,這都需要有關部門作好準備。
長期關注中國三農問題的海外中國公民論壇成員杜智富認為,糧食連年增產,主要反映了天氣狀況良好,而非政策發生了效果—

杜智富:「全世界農業都面臨一個自古以來的問題,農業增產跟降產主要是看天氣。人為的因素跟大自然的影響的力量對比是相當微小的。所以糧食連續四年增長,表示天氣合作。人力當然也有作用,比如說施肥方面、除草、殺蟲方面會起一點作用。但是,主要的、全世界都逃不掉的,就是說天氣是最大的影響。」

他認為,中國三農政策最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投入缺乏。他分析說,北美和歐洲等國家對農民和農業的補貼是天文數字,而中國農民仍然維持在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中國政府應該對中國農村的農產品、教育、醫療和養老體系進行全面的補貼,才可能使中國三農問題得到緩解。

杜智富:「我們國家其實是兩個國家:農民是一國,城市人口是一國。看農民的公民權利跟城市人口的公民權利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局面要改革。對他們的教育、養老、醫療都要配套,還有農村的建設。」

官方新華社稱,中國83%的農業人口參加了合作醫療,全部免除了義務教育學雜費,並且建立了全面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此杜智富持懷疑的態度,他認為取消中國城鄉居民公民權利不平等,讓農村居民實現自治,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而方覺則認為,目前中國政府的三農政策都非常表面,如果不觸及深層的問題,三農問題無法根本解決。

方覺:「儘管胡錦濤、溫家寶這屆政府對於三農問題從技術角度上比以前有所重視,從政策角度上也比江澤民時代有所改善,但是,在解決中國農村的制度問題和在解決中國農村的政策問題上,他們是毫無作為,而且是不想作為,不解決中國農村的制度問題、不解決中國農村的政策問題,三農問題是永遠不可能根本改善的。」

方覺認為,中國應該從鄉村級開始進行基層體制改革,取消村黨支部,取消鄉一級的中共黨組織,甚至取消鄉級政府,使中國農民實現真正的自治,並且對現行土地制度進行全面改革,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困擾中國多年的三農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報導:印度願繼續與巴國總統穆夏拉夫打交道
花旗近五百億救SIV產品
黃美秀保育黑熊 無怨無悔
隔代教養困境  小妹妹晚了一年3個月才入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