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評分制度標準各異

標籤:

【大紀元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琳達編譯報導)紐約市最近給學區內各學校發出了學校評級分數卡。明年各校還要接受紐約州的考核﹐看學生考分是否按聯邦「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要求達到一定的水平。州府的評估方案有別於市府的方案﹐這一名為「成長模式」的方案在看考分高低的基礎上也要求學校顯示學生考分較年前是否有提高。

州府設立的新方案於一年前提出﹐但直到最近才籍由上週的兩個事件得以產生實質性的進展。一是12月 10日教育部長瑪格麗特·斯普林斯宣佈准許全國各州申請使用「成長模式」﹐而之前的試點項目中只有個別州獲准使用。另一是12月14日州府批准為推廣「成長模式」撥出620萬元特別經費。學校和學區可申請該經費來使用新的「成長模式」以及新的數據系統來追蹤學生每年的成績變化。

市長彭博認為聯邦「不讓一個孩子落伍」法案從靜態的角度看學校表現而忽視看學校的提高。他領導下的評分體制更注重學校成績的動態變化﹐最近發出的評分計算有 55% 是建立在分數上升方面。因此﹐採用市府還是州府的標準﹐學校的評分可以非常不同。事實上﹐有6家市府認為應關閉的學校在州府評分中成績不錯﹐而另50家州府認為不行的學校在市府評分中得A。

教育專家們對兩種體系都有很多意見。紐約大學的托比亞斯教授曾擔任市考試系統的主任職位。他指出「成長模式」是衡量學校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基線分數很重要。如果考試本身的設計沒有可比性不能用於追蹤長期變化﹐那任其計算公式多麼繁複﹐也不能使模式本身成為衡量學校表現的一個充份條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羊頭灣州眾議員邁克看神韻:沒有共產黨的中國更美好
市府告九間電子煙分銷商 控誘害青少年
高院拒審紐約槍枝法挑戰案 維持敏感地點禁槍規定
台灣男指控美法歧視非公民 紐約巡迴庭否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