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古人食魚

編輯:石杭

人氣 5
標籤:

遠古時代,人類為生存而採集漁豬。從此以後,魚就與人結下不解之緣。

在中國,自殷商末年就開始人工養魚,稱為「圃魚」,以別於直接捕撈的野生魚。春秋戰國時,魚的品種眾多,不僅作為食品,而且成為宗廟祭祀和賞賜饋贈的禮品。《孔子家語》記載說,孔子喜得貴子,魯昭公以鯉魚作賞賜,孔子因此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此時,已有一些名貴珍美的魚品被發現和養殖,深受人們喜愛。民謠言:「洛鯉伊魴,貴於牛羊。」亞聖孟子稱:「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將魚與稀有珍貴的熊掌相提並論。

古人,最喜魚膾、魚羹。成語「膾灸人口」的「膾」就是指用鮮魚切作薄片或細絲製成的生魚片或生魚絲。用來制膾的魚品很多,最早使用的是鯉魚,《詩經》有「飲御諸友,鱉膾鯉」之句;而最有名的要數鱸魚。《晉書》載,張翰因思吳中鱸魚膾而毅然棄官回鄉。到隋代,鱸魚膾相傳被隋煬帝賜名「金玉膾」。唐代段成式《西陽雜俎》記載了當時制魚膾的高手,稱他切下的魚片如薄紗能隨風起舞。日本著名的生魚片,大概與此時遣唐使的往來有關。

現代營養學證實,多吃魚能使人更加聰明健康。

(稿源:星辰美食網)

相關新聞
自己刨起司絲有5大好處 防結塊超簡單
享受黃油的美味就在細節中 避免10種錯誤
這些中餐老外超愛 但中國壓根沒有!
這5招可防止香蕉太快成熟 延長香蕉的賞味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