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死刑審核權 中共中央和地方角力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戴慧瑜綜合報導) 中共日前出臺新規定,自元旦開始,最高人民法院從各個省市的高等法院手上,收回死刑的審核權。不過新政策尚未啟動時,地方已先引爆一波「死刑潮」,出現地方跟中央角力的現象。

官方稱這是中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是邁向法治的一大進步。分析人士則認爲此擧是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前,中共為扭轉死刑泛濫形象而締造的假象。香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撰文指出,這次改革只是把製造冤假錯案的能力,由省級政法委或省市委書記,收歸到中央政法委。

中國處決人數是世界其他國總和5倍

近年來,廢除死刑已成國際趨勢之時, 中國死刑案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之勢。據中國的法學者反映, 中國在80年代以後出現了重刑化和崇尚死刑的傾向。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人權組織大赦國際所掌握的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實施死刑最多的國家,僅2004年,估計有6千人被判處死刑,3千人被處決。實際數位仍屬「國家機密」。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004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陳忠林,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中國死刑的統計資料。他指出中國每年約有一萬人被處決,差不多是世界其他國家死刑案件總和的5倍。比國際特赦組織估計的數字還高。

對於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權新制,大赦國際和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都對中國的這一改革表示歡迎,但同時也警告說,如果中國不在死刑問題上做出更廣泛改革,把死刑的核准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反而可能進一步鞏固中國的死刑制度。

大赦國際中國問題研究員艾裏森敦表示,那些贊成使用死刑的人的爭辯之一,就是死刑對犯罪有威懾作用。大赦國際不相信死刑會對犯罪起威懾作用,但既然中共政府是以死刑來威懾犯罪,爲什麽又要將被判處死刑的人數保密呢?

她說,中共政府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公佈被判處死刑的人數。該組織亞洲部主任索菲理查森還說,除非中國公佈每年判處死刑的數字,否則目前的改革就沒有什麼意義。

(網路圖片)。

地方跟中央角力

長期以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希望中國廢除死刑。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多次表示,中國現行法律沒有相關條款規定要廢除死刑,現行通過的政策是保留死刑、慎用死刑。

不過這項新政策,已經先引爆一波「死刑潮」。四川、陜西、安徽等地法院為「清案」,趕在新制上路前密集處決多名死囚。甚至出現地方部門公開違抗中央事情,在時間上更是「你昨天不許的,我今天就幹」。

最高人民法院去年10月26日發佈《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明確宣佈,將死刑核准權統一收歸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卻在翌日的27日宣佈,遵照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簽發的執行死刑命令,將一批重犯驗明正身後,押赴刑場執行死刑。部份涉及案件發生日期至行刑日還未夠一年,頗有「速戰速決」意味。

在新制執行前,各地也傳出密集執行死刑的消息。近期被處決的死刑犯,包括震驚中國的陝西省道觀10人連環謀殺案主嫌邱興華,在案情尚存爭議情形下,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於12月28日二審維持邱興華死刑,當日上午9時57分邱興華立即被押到安康江北河灘,7分鐘後執行死刑。

此外,發生在去年5月中旬的安徽合肥網咖爆炸案,兩名主嫌盧東溟、盧款,於上月30日遭處決;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也於同一天,處決「山西殺警案」從犯周傳全。四川高級人民法院則趕在年終前,密集批准三個死刑令。台灣藝人余天胞弟余福星案,在一審後延宕近兩年,於去年11月在廈門執行死刑。

潘小濤:製造冤假錯案的能力收歸到中央

香港時事評論員潘小濤撰文指出,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從1958年開始,所有死刑案都必須經過最高法院核准。到了1980年,各地治安形勢惡化,為了配合全國性「嚴打」行動,讓行政機關更方便對付嚴重罪案,最高法院把死刑的核准權,下放至省級的高級法院。為了這次改革,中央和地方角力了三年,直到2006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才通過修訂人民法院組織法,從今年元旦起將死刑核准權收歸最高法院。

事實上,這只是回復26年前的做法,甚至最高法院的權限也只是「批准」和「不批准」,無權推翻任何判決。

潘小濤撰文指出,在目前的體制之下,最高法院仍然是中央政法委的「屬地」,因此,這次改革只是把製造冤假錯案的能力,由省級政法委或省市委書記,收歸到中央政法委。這又怎能說是法治的進步呢?

文中還提到,所謂死刑複核,這是一個非驢非馬的安排,既非司法程式的訴訟終審,也非行政程式的申訴,在複核過程中,既不會開庭重新審理,也不會傳召被告、辯護律師,只是由法官審閱文件、判詞、證供等,這樣又如何能夠得到公平、公正的判決呢?要有真正公平、維護公義的法治,必須有獨立的司法制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薩達姆被處絞刑  同父異母兄弟同時處死
薩達姆伏法 各國反應不一
前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被處以絞刑
薩達姆處絞  世界各國褒貶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