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衛君宇紐約報導)17日(週三)上午,中華民國(台灣)副總統呂秀蓮通過視頻會議,在台北總統府發表「台灣的未來」主題演講,與身在紐約、華府的中外媒體、外交人員、學者及智庫專家對話,表達對台灣、大陸及海峽兩岸關係的看法。
此次會議由設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主辦,國際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資深兼職研究員、紐約大學法學院孔傑榮(Jerome A. Cohen)教授主持。
「面對台灣本土意識增強、中國打壓、全球化過程加速三大挑戰」,呂秀蓮認為台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她強調法治和民主依然是台灣繼續發展的保障。她提到60年前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應做修正,以適應新情勢,並強調﹕修憲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台灣,將不會觸及與主權、統一和獨立有關的敏感部份﹐故人們不應擔心。
呂秀蓮對中國不放棄武力對台表示遺憾,她說:「3-C(Coorperation,Coexistence,Coprosperity)原則,即『合作、共存及共榮』,應該是兩岸關係的基石,要通過民主、和平、博愛、人權以及科技這些軟性力量來提升台灣,」她認為台灣的未來不取決於中國,而是取決於(全球化的)世界,並期望聯合國終能接納台灣。
當被問到既然有科技實力,是否台灣亦有發展核武之想時,呂秀蓮說﹕「台灣人民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無論政府和人民永遠都不會作此想,因為我們的哲學是『建設性的』,而非『毀滅性的』。」
前紐約亞洲協會主席普萊特(Nicholas Platt)說自己去年到台灣訪問時,發現目前台灣年輕一代似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在美國受教育,在中國大陸工作,以台灣為家。普萊特問其對此作何感想。呂秀蓮再次強調「軟性力量」,希望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相信兩岸人民在這些力量的作用下終會很好地相處。
會後孔傑榮教授對呂秀蓮的修憲的看法表示首肯,但認為目前不一定是最好時機。當問到同為呂秀蓮與馬英九在哈佛的導師,2008年總統大選若是呂、馬對決,他更希望誰勝出時,孔傑榮說﹕「如果他們能雙贏,我最高興。金大中和金泳三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先後都作了韓國總統。」
台北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夏立言及新聞組主任邵平雲亦在視頻會議紐約現場。孔傑榮說本來此次對話擬在去年11月就舉行,但呂秀蓮覺得當時情勢較為敏感故延宕至今。(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