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何賓紐約報導)提起中國城,大多紐約客會說是一個購物的好去處,但不知那裏也有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不少活躍的文化雅士。遊人從堅尼街入中國城地界,往往要求助華埠信息服務亭來弄清前面縱橫交錯的街面。有《憶江南》詞這樣稱讚「龍亭指路」這一景點的妙處﹕
「龍亭展,精點據途中,文物交流融似水,人車來往勢如虹。華埠更興隆。」
吟詠此景的就是楊欣然女士,是當地詩社中的長者,也是眾多詩人中很不尋常的一位。
楊女士1968年移民紐約,在華埠從事製衣業26年,靠自己和孩子的幫忙維持一家的生計,完全是位典型的移民創業者。開始寫詩填詞還是近20年前的事,那時的她已是年過半百。談到創作的緣起,楊女士這樣敘述﹕「小的時候受到很好的文學啟蒙。抗戰期間逃難的路上,一位老師(後來知道是名校的畢業生)教了我不少東西,給我相當的啟迪,從小在心裏埋下了文學的種子。然而,在後來的日子裡,天並不遂人願,家庭因社會政局發生了很大變故,自己也因此經受非常大的磨難。移民海外後,總是為生活奔忙,少有閒暇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但是,只要機會一成熟,心裏文學的種子總是會萌發的,詩詞就這樣成了抒發我內心感受的媒介。」
詩集《欣然詠絮》收錄了楊欣然女士二十多年來的數百首作品,包括自然景物的刻畫、人生際遇的感嘆以及對一些重大社會事件的見地。楊女士介紹說,「開始學習寫詩時,我的老師就是參考書。隨著日積月累,各種詞彙的用法就能變得嫻熟,對詩的感覺也日趨到位。其中創作難度最大的是迴文詩,那其實是兩首詩合為一首,要求從頭看和從尾讀都帶恰當的韻律和平仄。寫迴文詩的名家有宋代的蘇軾。在這本詩集裡有我五首迴文詩。」
除了寫詩,楊欣然還是位書畫家,專習國畫花鳥和山水。數年前,她拜師寧陽會館伍名峰老師,系統研習中國畫。如今,她已有多幅作品參加各種畫展,受到好評。詩集《欣然詠絮 》也收入了她部份國畫、書法精華,這些作品體現出中國傳統上詩畫合璧的意境。
楊欣然國畫作品。 |
楊女士表示,「大自然不加修飾的純美觸發了我創作的靈感。廣西故鄉山水的記憶從兒時起就深深刻在頭腦中,這些景色會在我作品中復活,讓它們成為我能用詩畫表達出來最美的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也是楊女士最著迷的創作內容。她認為,古詩詞就是中國主流文化的縮影,從李太白可感受其中的道學,從蘇東坡可讀出其中的佛學,再從杜甫可領會其中的儒學。中國文化就是這樣包涵著一種神韻。沒有這種神韻,文學就會缺乏美感,就會失去了過去所有作品中那種傳神的情景交融。中國傳統的正體字也折射出這種美感,其中的奧妙很難言傳。楊女士已收集了幾百條關於正體字的字謎詩,作為正在策劃中的下一部作品。
「我不是非常聰明的人,卻是非常勤奮的人,」楊女士這樣談自己。「對我來說,已經在作品中盡了最大的努力,她們也是我生命的寄託。至於作品的好壞還應讓大家去評判。我在一生中所滿足的是能從事自己最喜歡的事業,對此已無遺憾。」(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