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探測器撞擊月球 成功完成任務

標籤: ,

【大紀元9月3日報導】(中央社巴黎三日法新電)歐洲首架月球探測器今天成功撞擊月球表面,讓全球觀星迷觀賞一場天文煙火秀,這場史上最創新的太空探索任務之一也戲劇性落幕。

任務首席科學家佛因格在歐洲太空總署德國達姆斯塔基地說,革命性探測器史邁特一號撞上月球表面西南邊名為卓越湖的平原,「產生比預期更劇烈的閃光」。

探測器依計畫於格林威治時間五時四十二分(台灣時間下午一時四十二分),以每秒兩公里速度撞上月球,激起漫天灰塵;透過法國與加拿大在夏威夷設立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看飛行器的自殺之旅。

佛因格說,探測器以「非常淺的軌跡」接近月球,並「在表面反彈,形成的煙火秀比一旦直線下降撞上月球表面時還要明亮」。

歐洲太空總署估計,探測器撞擊造成一個直徑三至十公尺長、一公尺深的坑洞。

總署發言人范韋赫說,探測器這趟死亡之旅「非常壯觀」,並稱撞擊造成大量物質飛散,能讓科學家進一步檢測撞擊的地點。

過去三年來,這架小型的探測器僅由七名全職人員進行操作,總花費預算僅一億五千一百萬美元;探測器一直耐心測試新的技術,而總有一天,這項技術能協助將人類送上火星。

科學家也說,探測飛行器傳回兩萬張非常詳細的照片,將讓學界重新觀察月球,顯示這個地球的衛星不只是一塊無生命的岩石,除了灰色的塵埃什麼也無法提供,而是一個充滿驚人複雜性與前景展望的地方。

任務管理人員卡米諾─拉莫斯說:「史邁特一號是未來太空任務的先鋒。幾乎船上每樣東西都非常創新。這是一次測試技術的任務,科學的意義是附加的。」

探測器寬僅一公尺,重約三百五十公斤,二零零三年九月發射進入軌道,其動力來源是革命性的「離子推進器」。

這種引擎過去只使用過一次,亦即一九九八年發射、先後與一顆小型星與彗星相會的深太空一號。

離子推進器的燃料為氙氣。由太陽能板提供動力的電槍讓氣體原子帶有電荷,隨後這些帶電荷的原子從太空船後部向外排出,產生微小推力,形成看來如幽魅般的藍色微光。

相較於化學火箭的爆炸、隆隆聲響與濃煙,離子引擎看來微小的令人發噱。

但化學引擎在幾分鐘內燃料就會燃燒殆盡,離子引擎卻可以緩慢推進幾個月甚或幾年,能長時間使用是因為太陽照射提供能量,而推進燃料持續少量供應。

史邁特一號每飛行了一億公里,但僅消耗掉八十公斤的燃料,以太空探索任務的標準而言是非常優異的表現。

不同於深太空一號任務實際上走直線軌跡,史邁特一號必須執行一連串複雜的動作,以緩慢而持續加速。

探測船必須一再繞著地球打轉,以進行加速,同時也必須利用月球的重力拖曳;而且探測船使用的小型引擎,產生的力量小到如同一個人施力拿起一張A4大小紙張。

卡米諾說,這次經驗是「一次冒險」,並將之比為駕駛一艘小型帆船,卻面臨旋風與氣流的掣肘。這架小型推進器花了十四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這趟行程,而阿波羅太空船當年只費了三天時間,但其表現仍屬優異。

卡米諾說:「我們展現了離子推進的運作。」他並預期未來十年歐洲太空總署的兩次太空任務,都將選擇這種推進器,包括將進行水星探測的「貝皮科隆坡號探測船」(BepiColombo),以及將近距離探測太陽的「太陽探測船」(Solar Orbiter)。

卡米諾說,未來將運送大型貨櫃前往月球,協助興建首座月球基地,或是前往火星,協助首次人類火星任務,也可能選擇這種推進方式。

其他史邁特一號的創新還包括的新的通訊系統、新一代的太陽能板,以及一套感應器與掃描器:佛因格稱讚這些設備是「微型化的奇蹟,七件儀器重量僅十九公斤」。

佛因格說,史邁特太空探測器上安裝的儀器重量僅為傳統儀器的十分之一,其中的X光望遠鏡與紅外線光譜儀針對月球的組成成分與礦物進行最詳細的描繪。

史邁特一號也找出永久處於背光面的月球極區地點,而這個區域可能值得探索,以了解是否如同若干科學家所希望,在月球表面或表面下存在水分。

相關新聞
李家同:五十美元能買什麼?
歐盟籲以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僵局
美新太空船合約 洛克希德馬丁搶到
若經濟制裁伊朗  歐洲企業將受打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