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港人30歲體質轉差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9月23日訊】(明報新聞網2006年9月23日報導)政府進行首個全港體適能測試調查,顯示市民的體質從30歲起倒退,但定期做適量運動可扭轉情況。

調查名為「社區體質測試計劃」,由體育委員會屬下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督導,與康民署主辦,去年至11月至今年3月進行,邀請8000名以上市民接受測試。測試分為四組:3至4歲幼兒、7至12歲兒童、13至19歲青少年、20至69歲成年人。

結果指出30歲以上測試者的肥胖程度明顯上升,男性較女性更明顯。男性當中,30歲以上有50%體重過重;40歲以上的有64%;女性分別為30%及40%。30歲以上男性有25%界定為肥胖,若只計算40歲以上的,更擴大至35%。女性不論是30歲或40歲以上,肥胖人數均佔17%。

結果反映大部分參加者沒有足夠體能活動,只有26%成年人及33.8%兒童及青少年,都做足夠維持身體健康的體能活動。

負責計劃的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勞永樂建議市民,每周做3至5次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會令身體輕微出汗、體溫上升、心跳加速,但不致於吃力。例如,成年人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13至19歲的青少年每周要做中度至強度的運動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12歲或以下兒童每天運動累積60分鐘。

體質測試亦顯示父母,尤其是父親的生活習慣,對子女的運動密度有重大影響。有趣的是父親的運動習慣對兒子和女兒均有影響,但母親的運動習慣只對女兒有影響。勞醫生建議父母,特別是父親應以身作則,與子女一起參加體育活動。

結果又顯示每天花3小時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的兒童中,體重過重的佔15.7%;每天花少於一小時,超重僅8%。

至於吸煙對體適能影響,結果反映成人樣本中,非吸煙男士在體重指標、腰圍、靜態心律及和反應時間方面,都較吸煙者為理想;非吸煙女性腰圍平均比吸煙女性少一吋。

被問到不積極做運動的原因,28.1%兒童和青少年以「害怕疲累」為理由;18.5%以「缺乏時間」為借口。縱使有76.9%喜歡上體育課,僅71.9%喜歡有組織的體育活動。

不積極參與運動的成年人中,32.2%以「懶惰」為擋箭牌,另11.1%表示「缺乏時間」。

幼兒最喜愛活動方面,包括單車和球類運動;兒童及青少年最喜愛游泳及球類運動;成年人較喜歡步行和跑步。

勞永樂醫生指出結果表明各項體質指數,包括體重、血壓、肌肉關節柔軟度、肌肉力量與耐力等等,均自30歲開始下降。但愈多做運動,體質便愈好。

政府推行「社區體質測試計劃」旨在建立港人的體質數據庫、研究港人的體質與運動模式關係,結果有助政府制訂改善公眾健康的政策。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建議未來每5年,進行一次社區體質測試。

相關新聞
中國黃金時段 禁播外國動畫
香港人口直逼700萬
香港人口直逼近七百萬
香港人士抗議中國無理拘捕高智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