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民唱卡拉OK抒發思鄉之苦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大計元記者吳宇凡編譯) 歌曲能抒發心聲、表達感情,唱歌更能一解心中鬱悶、交流朋友情感。在美國的許多移民更是從家鄉歌曲中找尋支持的力量,從歌曲中感受到家鄉的感覺,因此在各國風味餐館中附設卡拉OK唱歌廳,不僅廣受顧客歡迎,也為餐館帶來更多生意。

華聖頓郵報8月31日報導,一家位在維吉尼亞州斯福爾斯徹奇(Falls Church )、名叫「拉丁美洲」( Las Americas),餐館的菜單上說,每個星期有六天提供西班牙語卡拉OK選唱。

在華盛頓郊區,各國風味餐館林立,那裡卡拉OK是無遠弗界。 在狹小的餐館裡,吧台上擁擠的人群,歌曲名單盡是菲律賓語、韓國語、西班牙語和中文,即使對於各種語言是門外漢的人而言,唱歌可以盡情的宣洩他們的內在感情。

歌聲是沒有語言界限的,有些歌聲像絲綢一樣平滑,有些嗓音是深不可測。歌曲沉浸在遙遠的回憶中,而且很多是傷心難過的歌曲。

「拉丁美洲」餐館老闆梅立諾(Freddy Merino)說,卡拉OK是另一項經營戰略。

剛開始的時候,梅立諾嘗試雇用墨西哥樂團,樂隊小組在餐桌邊唱歌並收費,但昂貴的價格激怒了顧客。後來,他雇用了一個現場鋼琴演奏,但氣氛太平淡。最後,他選擇了卡拉OK 。

對22歲的湯瑞(Ana Torres音譯)而言,卡拉OK是可以忘記任何事的一種方式。他們工作後疲憊的來到餐館用餐,有時候他們也會想念他們的家鄉、思鄉之情濃烈。

湯瑞渴望成功,每樣東西都需要節省。最後一次探望在薩爾瓦多的兩個六歲大雙胞胎女兒已是四年前的事了。說著說著,她的頭漸漸低下留下淚來,並拭去眼淚。後來她開始唱歌想忘記痛苦。

在安嫩代爾(Annandale)的韓國城內,有一家暮色(Muse)越南餐廳,走進餐廳裡面,前面桌子是空的,但在後面– 無窗的房間處有一群人聚集唱歌,–在每扇門後有著世界的每個部分。穿越大廳的小房間裡,七個朋友翻閱著歌曲,那是裝訂的越南和英文的厚重歌譜。

越南人的相見會上,以前是以溜冰和品嘗酒作為社交活動,而現在則是以歌會友。在暮色餐廳,這是越南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坐在電視旁的是一個穿著紅色線衣、56歲的董奇隆(Duong Kim Ngoc音譯),他正唱著他喜歡的歌曲。奇隆是一位教越南語的老師,她甚至擁有一台在電視上唱卡拉OK的機器。

卡拉OK最早源自於日本,在日本流行之後,也被推廣到亞洲許多地區,包括南韓、台灣及香港。在台灣後來更進一步將卡拉OK結合MTV,而變成包廂型態的卡拉OK,稱為「KTV」,以後更傳向大陸。可以說卡拉OK是亞洲最受歡迎的娛樂性質歌唱活動,在美國的許多移民更是從家鄉歌曲中找尋支持的力量,唱歌抒發思鄉之苦。

2006 年8月16 日在中國西寧火車站附近,工作者下班後唱歌抒發鄉愁(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首爾蠶室卡拉OK店大火8死12傷
中國卡拉OK將不再隨便OK
KTV建立統一曲庫 中國卡拉不再OK?
中共監控K歌 網友擔心卡拉不再OK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