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依據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新公佈的衛星觀測結果顯示,地球地面的氣象與高層帶電的電離層內所發生太空氣象有著令人訝異的關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湯馬士.伊梅爾(Thomas Immel)在今年八月十一日出刊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他說:「這項發現有助於改善電離層亂流的預報內容,這些亂流干擾無線電通訊以及全球定位系統的接收信號。」
研究人員發現南美、非洲及東南亞上空強烈大雷雨所產生的氣流擾動了電離層的結構。
電離層主要受太陽發出的X射線、紫外線所控制。這些射線衝擊高層大氣中的原子與分子後,產生一層帶電粒子所組成的大氣。電離層最濃密的兩部份在接近赤道的四百公里高空處構成了兩條電漿帶。從2002年三月二十日起的一個月間,太空總署的北極光全球探測者(Imager for Magnetopause to Aurora Global Exploration)衛星上的感應器紀錄了這兩條紫光閃爍的電漿帶。
研究小組使用衛星上的影像,發現電離層出現四對亮區,其濃密成度幾乎是一般的兩倍。其中三對亮區位於南美亞馬遜盆地、非洲剛果盆地與印尼等大雷雨頻仍的熱帶雨林之上,第四對出現在太平洋上空。
研究人員使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所研發的電腦模擬程式「全球尺度波浪模型」確認三處熱帶雨林上空的大雷雨均在大氣層內產生了氣潮。
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大部分大氣集中在地表附近﹐使得電離層的大氣太過稀薄。大雷雨只在低層的對流層內發生﹐而對流層在赤道附件最高也只能向上延伸十六公里﹐遠遠無法接觸到電離層。這使得科學家起初對地球氣象與電離層電漿帶產生關聯的發現大吃一驚。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氣潮能夠調整電漿帶下方形成他們的大氣層,以這樣的間接方式影響電漿帶。在電漿帶下方,一層名為E層的電離層於白天充入部份電力,當高空的風將E層的電漿吹過地球磁場時,這個區域就會形成電漿帶﹐產生電場。這個電漿帶會將上方的電漿分成兩條。任何會改變E層電漿運動方式的辦法也會改變它們產生的電場,因而改變上方電漿帶。
這項發現對太空氣象研究有立即的影響﹐確認出地球上有四個區域可能讓太空風暴製造出更大的電離層亂流,而北美是四者之一,或許可以藉此解釋為何美國在太空風暴事件中會受異常極端的電離層狀況所苦。
(http://www.dajiyuan.com)